來源: 中新網湖北新聞 2022-06-10 14:30:12
中新網湖北新聞6月10日電 ?(唐姍姍、齊然然)6月9日,襄陽全市鄉村旅游發展推進會走進襄城,現場觀摩了桃花嶺、莫家古驛長廊等地,助推襄城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襄城區以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為契機,深入實施“文化立區、旅游強區”發展戰略,全方位打造“吃”“住”“行”“游”“購”“娛”集一體的全鏈條式鄉村旅游大格局。
據統計,2021年,襄城區旅游綜合收入131億,其中鄉村旅游經濟收入超過38億元,占全區比重達到29.12%。“端午”小長假,襄城區鄉村游游客接待量超6萬人次。鄉村旅游“穩旅游大盤”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布點成線,打造生態旅游帶
“這條刷黑網紅路,全長10.3公里,將我們全村13個項目串聯起來。這不單是一個交通出行路,更是一條旅游發展路啊。”姚庵村干部說。
建一條路,造一片景,富一方民。
姚庵村依托道路兩側分布的休閑農業項目,將休閑觀光與苗木花卉生產相結合,目前已形成了三月看桃杏、四月觀牡丹、五月摘鮮桃、六月賞荷花、七月采葡萄、八月品犁棗、九月賞紫薇的產業發展互補格局。
一支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步入臥龍鎮光明村,錯落有致的農家屋舍,裊裊炊煙。樹上結黃桃、樹下養花雞,老人悠閑著在大樹下搖著蒲扇,一幕田園牧歌式的悠閑生活拉開帷幕。
走進田園綜合體項目,馬術運動、農業觀光、林果采摘、特色餐飲、研學培訓、戶外慶典……眾多游客到此體驗打卡。
近年來,襄城區依托黃家灣、福恩牡丹園、九天玄女等3A級旅游“吸睛點”的基礎上,緊密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連點成線,著力打造出了尹集片區姚庵村、肖沖村、木橋村等鄉村旅游示范帶,臥龍片區光明、薛梁等美麗田園風光帶,余家湖歐廟片區錢營、石灣、柳林等國道沿線綠化美化示范帶,形成“以點帶線、以線推面、次第開花、春色滿園”的旅游發展格局。
推進“旅游+”,發展產業延長“線”
桃花嶺上好風光,漫山遍野桃花香。
桃花嶺占地1250畝,其中,種植優質大紅桃950畝,核桃、橙子等300畝。三月來到桃花嶺,漫山遍野都是粉紅的桃花。
五月桃、六月桃、黃桃……盛夏時節,一個個光鮮紅潤的桃子掛滿枝頭,誘人的桃鄉彌漫在田野上。
桃子每畝產量能達到3500斤,年產330萬斤,每斤5元左右,一年收入能達到1600萬元。每到盛夏時節,種植戶搶抓時節進行采摘,一派繁忙景象。
“你看這邊,種的是清香核桃,一共300畝,畝產1200斤,年產36萬斤,每斤25元左右,一年收入就是900萬元哩。”桃花嶺生態園項目負責人說。
桃花節、漢式婚禮、自行車越野賽等活動,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紛至沓來。襄城區推出“襄城無處不飛花”和“襄城無處不飄香”的文化旅游活動更是助推鮮花經濟向更多領域延伸。
“這里有大量的織布機、紡線車、碾子、石磙等舊的農機具,每年都會接待大批中小學生進行研學旅行。”農耕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說道,在這里中小學生不僅能識“五谷”“六畜”,體驗“挖紅薯”“割稻谷”“種蔬菜”“植樹苗”等農事勞動,還能學習到農業知識、了解農耕文化、寓教于樂。
桃庵村桃花嶺只是襄城區發展全域旅游,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襄城區始終堅持把鄉村旅游提檔升級與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旅游富民等緊密結合,打造集觀光、采摘、農家樂、民宿、農旅研學基地為一體的休閑農業產業集群,促進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的深度融合,帶活了整個襄城鄉村旅游經濟發展。
巧搭新場景,打造鄉村旅游新業態
開展馬術培訓,承接馬術攝影、馬術婚禮,搶抓戶外露營新風口……經過3年的建設發展,位于襄城區臥龍鎮光明村的襄陽星驍馬術俱樂部走出了一條“體育+多元活動”特色之路。
“馬術、露營、燒烤、煙花……每個項目都很精彩有趣。孩子體驗了一次就愛上了馬術。”市民李先生說。
水流潺潺, 碧草如茵,繁花似錦,走進襄水源生態公園,映入眼簾的是這樣一幅生態美景。
“園內的大草坪很棒,可以在上面隨意奔跑,孩子們很喜歡。”“精彩的演出讓人回味。”前來游玩的市民紛紛為襄水源生態公園點贊。
近年來,襄城區以鄉村振興戰略作為總抓手,科學規劃布局,持續推動鄉村旅游建設,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有特色的鄉村旅游新業態。以黃家灣為代表的“鄉村旅游+主題公園”類,以荷花湖、桃花嶺、臥龍山藥小鎮為代表的“旅游+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類,以中華紫薇園、臥龍月季花海為代表的“旅游+園林”類,以福恩牡丹園為代表的“旅游+露營”類,以星驍馬術俱樂部為代表的“旅游+體育”類,滿足游客個性化、品質化、體驗化的需求。特別是今年五一,襄水源公園、襄陽市圖書館南城分館一經開放就成為市民游客打卡新去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