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宿遷學習平臺 2022-06-16 15:33:07
種菇“點手機”,養魚“摸鼠標”,開會“上云端”,求助“摁呼叫”……這些農業生產中的新鮮事,如今在江蘇宿遷泗陽鄉村不斷涌現。伴隨著“數字鄉村”建設的推進,數字化以其特有的功能,正在改變著鄉村的發展模式,給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電腦養魚”增效益
坐落在蘇北洪澤湖岸邊的雙高漁場,成群的鱸魚在魚塘中悠閑地游動,幾只盤旋的水鳥忽而掠過水面,留下一弧清亮的水花。此時,技術人員孫磊拿著手機,查看著塘口數據。
“以前,都是人工一個個池子去測量的,24個魚塘測下來要小半天。”漁場負責人孟浩說,靠老經驗投喂飼料、判斷缺氧,常會出現誤差,影響魚的產量和品質。
去年,雙高漁場給350畝魚塘安裝了水質在線監測、養殖設備智能控制、視頻監控、水質調控等十余項智能監測系統,技術員通過大屏、PC和手機就可查看170個傳感器實時采集的水溫、PH值、氣溫等數據。孫磊說,數據不正常的顯示紅色,系統會自動報警,智能傳感器也會自動開啟增氧機。
宿遷市泗陽縣農業培訓中心主任周瑞嶺介紹,各養魚場的數字化設備和數字平臺系統,均由縣里投資建設,縣智慧漁業平臺實時監測漁場的453個傳感器數據,發現問題智能啟動報警提醒。
“應急呼叫”解難事
大數據跑腿,村干部服務,老百姓受益,成為鄉村治理最時髦的話題,以往群眾找著干部辦,如今數字圍著群眾轉。數據治理,解決了鄉村治理中“人海戰術”難以企及的問題。
“媽媽把床上弄臟了,請你們來幫幫忙啊。”前不久,宿遷市泗陽縣李口鎮八堡社區居民陳蕓摁響了“應急呼叫系統”,社區黨委書記陳霜霜帶著張強、陳文先等志愿者直奔陳蕓家。陳蕓家的“應急呼叫系統”由一個攝像頭和一個遙控器組成,攝像頭對準他家的房間,遙控器上有報警按鈕和語音通話設置。
“應急呼叫系統”是宿遷市泗陽縣基層治理的創新。據陳霜霜介紹,之前社區干部要花大量時間入戶走訪,智能“應急呼叫系統”安裝后,為社區100余戶老幼病殘家庭提供24小時在線服務,“點對點”溝通,干部的工作量減少了,服務質量卻提高了。八堡社區累計接聽處置留守老幼病殘報警求助事項830多件次,呼叫最多的農戶接近30次。
“數字種菇”興產業
農業的未來,必將是產業化。產業的發展,必將借力數字化。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面朝黃土背朝天”“一汗珠摔十八瓣”逐漸遠去,“穿皮鞋下田”“拿手機種地”成為時尚。
江蘇華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該縣重點金針菇生產企業,年產食用菌鮮品12萬噸。每天一早,員工朱瓊上班后,登錄系統,指尖點點就完成升溫、壓力等實時數據的采集,并根據數據圖形,調整設備參數和生產工藝。全程數字化栽培菌菇,令人大開眼界。
“手機種菇”,顛覆了我們對農業的認知。據該公司總經理助理胡明介紹,產業化離不開信息化,華綠投入大量資金,建成智能標準化生產食用菌工廠8個,實現“生產計劃數字化”“生產工序數字化”和“生產設備實時采集數字化”,釋放了技術人員的壓力,管理人員通過大數據關聯,就可獲知生產指標完成信息。數據還能及時預警,提醒生產管理者把握生產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