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2022-06-16 16:58:42
端午前夕,雨水浸潤后的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東橋鎮藤茶產業基地,群山環抱,綠意盎然,大片大片藤葉競相吐露嫩芽,芽葉肥碩,色澤鮮綠;草市村的村民散落山間,頭戴草帽、手提竹籃,手指上下翻飛,輕盈地采摘著一片片嫩芽。
近年來,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東橋鎮堅持擦亮“綠色生態是江西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的金字招牌,利用良好的生態優勢與自然資源,看準市場,循序漸進發展藤茶產業,留住美麗鄉愁,助力鄉村振興。
習俗由來已久
好山有好水,好水生好物。
東橋鎮位于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西南部,羅宵山脈腹地,生態環境優良,草水河在此蜿蜒而過,森林覆蓋率高達82%。得益于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東橋境內連綿起伏的群山間,漫山遍野生長著細細長長的野生藤蔓植物——藤茶,摘一片嫩綠的葉子嚼一嚼,苦中帶甘,回味無窮。
每年4月至10月期間,東橋本地人習慣于采摘一些新鮮的野生藤茶嫩芽,精心炒制成青霜古藤茶,用來待客、饋贈親朋好友,或遠寄他鄉游子。在東橋百姓的認知里,藤茶含有豐富的黃酮、氨基酸、維生素等物質,具有清熱潤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等功效,對心腦血管疾病、慢性咽炎等癥狀有較好療效,是“長壽茶”、“神仙茶”、“消炎茶”。
在外漂泊的東橋子民,每每收到這些滿載父母親情和鄉愁味道的包裹,總是迫不及待打開,燒水沖泡,細細品嘗,撲鼻而來的清香,讓人頓時口舌回甘,陣陣暖流通透全身,聊解滿腹鄉愁。
文炎就是這樣一位身在他鄉的東橋游子。2014年,在東橋鎮草市村村委會的一再邀請下,攜著對家鄉的深深眷戀,他放下廣東的產業,回到東橋草市村,開始琢磨如何讓這深山里的“寶貝”產業化并形成產業鏈,插上翅膀飛出大山,幫助家鄉父老脫貧致富。
產業厚積薄發
文炎畢業于江西農業大學園藝專業,在園林行業耕耘近20個年頭。
2014年,文炎開始往返家鄉和廣東,每年集中一段時間開展資源調查,收集野生藤茶,精選優良品種,嘗試不同工藝并逐步進行改良,推動東橋藤茶不斷走向市場。
2016年,借家鄉發展現代農業的強勁東風和利好政策,文炎流轉土地700畝,成立“尚美生態農業”公司,專事藤茶產業開發與推廣:
當年,在野生藤茶基礎上,文炎帶領團隊進行人工干預,采取立柱支架和仿野生林下兩種模式進行規模化栽種,有效提升維護采摘效率;
2018年,著手建設加工基地,添置加工設備,將藤茶晾干、殺青、發酵、烘干等工序逐一完善,使藤茶品質進一步提升;
2021年,選用有較高科技含量、可降解的農業防草膜,提高防草鎖水抗旱效率,開始矮化栽培模式,大幅提高藤茶產量;
產品品質、產業規模擴大的同時,東橋藤茶的知名度、附加值水漲船高,在東橋鎮黨委政府的引領下,越來越多的老百姓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受益,過上了家門口就業增收的“向往生活”。
未來可期可盼
坐在尚美生態農業近千余平方米的茶沖坊內,透過玻璃幕墻向外望去,視野開闊,空氣清新,但見稻田澄澈如鏡,農宅白磚彩瓦,青山連綿起伏……
再看向室內,一品黃藤茶、手工米面等特色農產品在展示區整齊陳列;補光燈、外置聲卡、直播支架、話筒耳機等直播設備已經到位,“詩畫東橋”黨建農播間已現雛形。
為了加快東橋藤茶產業化進程, 2022年初,東橋鎮以湘東區贛湘邊百里鄉村振興示范帶項目為契機,投資1000余萬元,入股尚美農業藤茶生態園,規劃種植面積3000余畝;并以黨建共建項目為依托,攜手華泰期貨有限公司第四黨支部,重點培育打造集藤茶仿野生種植、藤茶加工基地、藤茶科研中心為一體的藤茶產業基地,走一條農旅產業提質發展的差異化振興之路。
基地建設同步,東橋鎮草市村、江邊村、中院村等村的集體經濟合作社相繼入股,將村級組織和企業公司兩股力量擰成一股繩,共同推動產業發展壯大。
幾個月運作下來,效果初現,來自贛湘邊多個鄉鎮的特色農產品正不斷聚攏,廣東、南昌等地的客戶開始慕名前來。
“湘東藤茶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未來可期,當前,我們正在聚力藤茶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計劃將藤茶栽種從東橋輻射至周邊廣寒寨、白竺等生態優良的鄉鎮,同時也有意向與武功山茶葉集群發展,推動萍鄉茶產業蛋糕做大做強。”藤茶產業未來可期,“道相同而相謀的東橋鎮一干人躊躇滿志,信心滿滿。(周雙萍 彭建麗 黎麗麗)
用高科技鏈接農牧業 沂蒙老區鄉村振興路上展新顏
安徽蚌埠淮上區:念好產業致富經 探索鄉村振興路
綿陽北川:小茶葉變大產業 人大代表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