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新聞聯播2022-06-17 12:57:14
抓好糧食生產,除了在種業、技術等關鍵環節著力,也需要創新生產經營方式。農業農村部從2017年開始陸續出臺政策支持推廣農業生產托管,鼓勵農戶等經營主體在不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條件下,將農業生產中的耕、種、收等全部或部分環節委托給社會化服務組織完成,從而解決“誰來種地、怎樣種地”的問題。今年以來,貴州開展了農業生產托管試點?,F在情況如何?跟隨記者到重點試點縣玉屏和松桃去看看。
在玉屏侗族自治縣田坪鎮彰寨村的田壩里,當地合作社的工人正開著機器幫托管戶搶插秧苗。
玉屏先供農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機手廖飛說:“一個小時可以插5、6畝,一個人干5、6天才干得完我們一個小時的活。”
尤玉蘭今年70歲,子女們出門已經快20年,平時只有她和老伴在家,沒有強壯勞動力,每年家里5.3畝稻田的種植是個大難題。
玉屏縣田坪鎮彰寨村村民尤玉蘭說:“也是蠻辛苦的啊,自己種地不劃算?!?/p>
自己種地,除去種子、肥料和人工錢,幾乎沒有收成。
不種,土地撂荒又可惜!玉屏縣實施的全程機械化托管服務試點,解決了尤玉蘭的心病。她家以每畝700元的費用購買農機合作社的服務,將土地委托給了合作社來種植。自己不用辛苦耕作,即可按照托管田地面積保底獲得稻谷收成。
玉屏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黃俊芳說:“合作社每一畝地只收700塊錢,保證每一畝地產值在1000斤,按照1000斤稻谷現在的市場價算的話是1300元,那么他還賺600塊錢?!?/p>
今年,貴州省在玉屏、松桃、荔波、長順、惠水等26個重點縣,開展20萬畝水稻全程機械化推廣重點示范和15000畝水稻全程機械化托管服務試點,對水稻種植的育秧、插秧和耕地等環節,進行部分托管和全托管。
玉屏供農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承擔全縣5000畝水稻的全程機械化推廣示范和20畝保姆式的全托管。合作社理事長姚林解釋說,托管戶每畝保底1000斤稻谷收成,不是憑空給出的數據。
玉屏供農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姚林說:“因為做這個農業機械化是全程配套的,它省時、省工、又省錢,所以把總體的勞動力成本壓縮下來,那么最終它的效益就能出來。”
生產方式的現代化讓效率和收益實現了最大化,這是姚林的底氣所在。讓姚林放心的另一個原因是有技術的保駕護航。全省水稻全程機械化試點技術,由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宋建農帶隊指導,他帶來的大缽體毯狀苗機械化育插秧技術,讓產量有了進一步保障。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宋建農說:“保守一點來講呢,在我們貴州至少每畝增產100斤稻谷,增幅在10%以上是沒問題的?!?/p>
為保障托管成效,貴州各地農業農村部門還采取資金支持、制定考核辦法等方式,培育壯大托管服務組織,做好托管組織監管。
松桃縣農業機械服務中心主任任舟說:“今年縣委縣政府投入了1300余萬元,用于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培育壯大我縣托管服務組織,加強技術培訓和指導?!?/p>
省農業農村廳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袁旭說:“在重要時節派出了92個督導工作組,會看到他們育秧過程中存在的難題,施肥是否合理、秧苗標準是否達到、移栽是否達到密度要求?!?/p>
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是農業生產方式的一次大變革,達到農民增收和糧食安全雙重保障。同時,讓農民以產業工人的身份重新回到土地。
松桃縣普覺鎮真旗屯社區雷貴超說:“我負責開插秧機,每天300元的工錢,預計今年可以增收10000元左右。”
糧食安全,國之大者。今年,貴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閑置低效農業設施、失管產業和土地資源盤活力度,讓各類資產盡快發揮效益。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試點,將尋找多方利益的“最大公倍數”,探索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從而從根本上保障糧食安全。
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李華紅說:“糧食安全保障好了,才有更好的精力去發展其他的相關產業,把我們更多的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可以去更好地從事別的產業,促進了我們農業高質高效的發展?!?/p>
大國“糧”策|冬小麥種植在黃河沿線鄉鎮基本全覆蓋 豐收在望
大國“糧”策|精心謀劃迎豐收 天津178萬畝小麥進入收割期
大國“糧”策|新技術突破!糧損機械測試驗證系統研發成功 有效減少糧食損失
大國“糧”策|實現穩產增收 青海17萬畝冬小麥豐收在望
貴州開展促進居民增收三年行動
“三優一免”!杭州市對農業機械實行優惠供油
陜西省農業機械產業技術體系試驗示范基地(渭南)舉行建設揭牌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