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2022-07-04 11:18:00
下圖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種了稻田,體驗農耕樂趣。 趙 鋼攝(中經視覺)
廣西上林縣西燕鎮云桃村一派勃勃生機。村民覃忠翔家地里種的玉米已經成熟,水田里的稻苗綠油油的,長勢良好。稻田被分成了一塊一塊的,前面都豎有一塊小牌子,上面寫著云桃村“網農”特色活動,以及農田的認種者、認種時間、認種規模等信息。
在農村電商越來越普及的今天,消費者可以網上下單采購全國各地的優質農產品。而在這里,農產品銷售又有了新花樣,消費者不但可直接采購農產品,還可直接認種一塊地。
“白天摘玉米,晚上吃‘跑山雞’。”來自廣西南寧市的玉米認種者蘇莉興奮地說:“有塊專屬農田,不但能吃上放心優質的農產品,還能利用休息時間帶孩子來參與勞作,體驗一茶一飯來之不易,可謂是一舉兩得。”
隨著村里訂種的水果玉米成熟后,城里人紛紛駕車前來采摘,地里不時響起歡快的笑聲,原本寧靜的云桃村漸漸熱鬧了起來。
“很方便很有意思,村里的合作社提供種子、肥料和澆水等全過程養護管理,我們在種植和采摘時過來體驗農耕樂趣。平時就通過視頻和照片觀看護理過程,看到自己的玉米一天天長大成熟,感覺太棒了。”認種者黃金燕說。
把村民閑置的田地利用起來,將土地分成不同大小的地塊,通過“認種”的方式吸引城里人前來“種地”,這種消費方式云桃村是怎么想到的呢?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派駐云桃村的第一書記周開封告訴記者,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把“訂單農業”列為“合理保障農民種糧收益”的重要舉措之一。為貫徹落實該文件精神,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結合定點幫扶村——云桃村的農業產業資源,試點開展“訂單農業”。
然而,訂什么?怎么訂?如何吸引客戶?如何號召農戶參與?
在做市場調查時,周開封發現,云桃村背靠大明山,周邊有大龍湖、金蓮湖等豐富的旅游資源。加上國家越來越重視中小學生勞動教育,除了欣賞自然風光,不少城市家庭也有到鄉村旅游、體驗農耕勞動的需求。而水果玉米香甜可口,可謂“水果之王”“蔬菜之王”;高達2米的巨型稻天生具備“禾下乘涼、禾下抓魚”的特點,具有文旅效應。于是,云桃村認種或認購巨型稻和水果玉米的“訂單農業”就此啟動。
“我們不走傳統的訂單農業路子,傳統的訂單農業主要由龍頭企業給農戶下訂單,主打產品銷售;也不搞單純的觀光農業或采摘體驗,而是借助網絡實現‘云耕種’,由家庭直接給農戶下訂單,而且將訂單從產品延伸到稻田,將農耕與觀光、采摘等有機結合起來,這樣就更加切合都市人的需求。”周開封說。
村民覃忠翔的3畝玉米地和5畝良田是第一期訂單的“試驗田”。一個家庭認領一畝面積太大,周開封就將一畝分成20塊,認種一塊水果玉米地需要400元,認種一塊巨型稻需要500元,覃忠翔負責日常維護。
“你是否見過2米高的巨型水稻?是否嘗過具有‘蔬菜之王’美譽的水果玉米?是否想和孩子一起體驗犁田插秧、‘禾下乘涼’,感受種養的樂趣和收獲的喜悅?”為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影響,周開封通過微信群、朋友圈,定期向客戶分享農作物長勢。
作為后盾單位的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也對云桃村水果玉米和巨型稻的“網農”活動組織線上線下信息發布推廣。一條條訂單農業的分享信息通過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的微信公眾號、微博得到廣泛傳播,不到一個月時間,第一期訂單就被全部認領。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鄉村振興辦副主任劉德文說:“我們大力支持云桃村結合實際創新開展訂單農業,既為推進鄉村產業振興提供經驗,也為提振消費開辟了新的思路。”
“我們家認種了一塊稻田,長勢很好,我們都好期待看到水稻比人高的樣子,更想體驗在我們的田地里‘禾下乘涼’,還要帶孩子一起去體驗豐收的快樂。”認種者鄭文彬對稻田豐收滿懷期待。
“過去每畝地最多收入3000元,現在每畝地收入可達8000元,8畝就是6.4萬元,每周我還‘上電視’,做‘網紅’。”說到訂單農業,覃忠翔樂開了花,“現在還時不時有人打電話給我,要預訂下一批次”。
在“網農”活動的帶動下,到村里種菜、參觀的人越來越多,有的客戶在體驗采摘樂趣的同時萌生出承租農家小院、打造民宿等想法,村里的閑置資產也有望逐步被盤活。通過訂單農業項目以及未來合同收入,預計可為村民增收近20萬元。
這些天,巨型稻種子和水果玉米種子銷售商也主動找到云桃村洽談合作。下半年,云桃村計劃繼續通過訂單農業的方式,種植水果玉米和巨型水稻。周開封說:“接下來,村里準備進一步擴大訂單,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經濟日報記者 童 政)
零售新業態賦能穩消費
文旅部門下半年將組織實施促進文化和旅游消費行動計劃
兩部門:支持有條件、有需求的省份開展高素質青年農民培育工作
重慶萬州區:做實消費幫扶 助推鄉村振興
促進汽車消費又出新舉措 消費者將有更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