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人民政協報 2022-07-19 09:40:30
近年來,雖然廣大農村地區軟硬設施建設齊頭并進,但一個現象是每年都有大量農民工走向城市,變成了新市民。因此常有人問——城鎮化建設會不會影響鄉村振興的節奏?
“我認為不存在這個問題,或者說這種思維過于陳舊了。”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清華大學中國農業研究院副院長張紅宇這樣表示。
誠然,城鎮化建設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農業人口。“2010年之前,農村勞動力外出的趨勢是‘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源于當時經濟全球化進展迅速,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有大量就業機會。此后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不斷發生變化,疊加近幾年新冠疫情和俄烏沖突影響,農村勞動力轉移流向也悄悄地發生了變化。總的來看,2013-2021年,雖然農村勞動力還在繼續流動,但越來越傾向于就近就業,從國家統計局最近兩年發布的《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中能看到以下幾種趨勢:第一,全國農民工總量在上升,從2020年的2.856億人上升至了2021年的2.9251億人;第二,外出農民工和本地就業農民工人數兩年內雖然都呈現先降后升態勢,但本地就業農民工人數的增幅遠超外出農民工人數。”張紅宇這樣表示。
觀察本地就業的維度其實也不少,用張紅宇的話說,我們可以從省內、市內、縣內多個層次去看農民工就近就業的趨勢,一條比較明朗的主線是縣內就業人數激增,這與近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不謀而合。
“有個現象值得高度關注。那就是往年春節過后,回家過年的農民工都會外出打工,如果選擇留下不走了,這種情況就叫留鄉。今年的情況看,農民工留鄉率不低,我們得到的數據是同比增加了90%;與此同時,節后一段時間二次返鄉的也有,同比增加144%。但無論是留鄉還是二次返鄉的,結合近年來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以及當前推動的全面鄉村振興戰略,他們在本鄉本土都能找到了不錯的就業機會。與此同時,那些在外面打拼的農民工,收入因為多重因素出現波動、在城里生活的成本也有所上升。相比之下,本地工作離家近、生活成本低,對農民工來講頗具吸引力。”這是張紅宇的最新觀察視角。
如果說過去30年我們將發展經濟的要素特別是人口紅利更多給予了東部地區,那么未來我們更應引導人口往中西部地區的縣城流動。對此張紅宇表示,《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這兩份文件我們要學深悟透,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大中小城鎮化協調發展是克服中國區域發展不平衡的重要舉措,而且把縣城發展好也能帶動消費。在鄉村建設的過程中,我們要繼續在一些領域補短板,使得鄉村發展得更加興旺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