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2022-07-25 08:27:25
近段時間,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阿榮旗霍爾奇鎮的種糧大戶、阿榮旗強盛農機合作社負責人于強一直沒有閑下來。“合作社今年大豆種植面積達到2萬畝,較去年增加近1萬畝,還種了1萬畝玉米。這些既是輪作模式的需要,也是響應國家穩糧擴豆的號召。”于強告訴記者,近年來,在當地農牧局及相關部門的幫助下,他們合作社累計引進10多個大豆高蛋白品種、玉米專用品種,充分應用秸稈全量粉碎還田、深翻整地、配方施肥、控肥減藥等技術,實現全程機械化生產作業,推動產量提升。
呼倫貝爾市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全市99%以上地區水質、土壤、空氣等環境指標符合開發綠色、有機食品的標準,常年農作物總播面積在2800萬畝左右,規模位居內蒙古第一位。其中,糧食作物2500萬畝左右,經濟作物300萬畝左右。全市糧食產量連續9年保持在120億斤以上,是國家和內蒙古自治區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
呼倫貝爾市農牧局副局長李永鑫說,近年來,呼倫貝爾市以保障糧食生產為重點,在防災減災、優化結構、綠色生產、落實重大項目等方面發力,確保糧食生產奪豐收。
“這幾年,我們將優化糧食品種結構作為種植結構調整的優先方向,穩定玉米、小麥、馬鈴薯種植面積,增加大豆、油菜種植面積,保證優勢高產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增加。同時,我們全面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等為重點,在農業基礎設施、耕地地力水平、綠色高效種植技術、全程機械化等方面,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提升糧食生產科技水平,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李永鑫說。
位于呼倫貝爾市最東部的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簡稱“莫旗”)是全國100個商品糧基地和500個商品糧大縣之一,現有耕地面積854萬畝左右,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年均約36億斤。尤其是近年來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在節水、節電、節肥、節藥、節人工等方面均有明顯效果,畝均糧食產能可增加10%至20%,為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莫旗農村經營指導與產業服務中心副主任陳克琰說,近年來莫旗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這一總體目標,通過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與排水、田間道路、農田保護與生態環境保持、農田輸配電建設及建后管護等高標準農田工程措施的應用,綜合提高了項目區基本農田產糧水平。“截至去年年底,我們已累計建成75.55萬畝高標準農田。今年莫旗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建設任務為17萬畝,于4月底開工建設。目前已完成7.25萬畝建設任務。”陳克琰說。
同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的還有位于呼倫貝爾農墾集團大河灣農場有限公司的“黑土糧倉”大河灣戰區項目施工現場。2021年,中國科學院發起“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在呼倫貝爾農墾集團大河灣農場有限公司設立大河灣“戰區”。呼倫貝爾農墾大河灣農牧場有限公司項目管理部部長于海艦告訴記者,作為項目合作承接單位,公司已于2021年啟動“黑土糧倉”大河灣“戰區”一期(農業信息中心)建設,預計今年8月份可投入使用,二期(科教培訓中心)和三期(野外實驗站)建設項目也在有序推進,爭取明年全部建成。
李永鑫表示,下一步,呼倫貝爾市將時刻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毫不松懈抓好糧食安全工作,持續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具體而言,呼倫貝爾市將在提前做好防災減災工作的同時,推廣先進適用生產技術,全面推進農業生產方式向綠色生產轉型。實施好優質高效增糧示范行動,按照技術攻關區、評比展示區、示范推廣區的“三區”要求,抓好“千畝方”建設,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示范帶動作用,組織實施主要糧食作物高產競賽,創一批高產典型、選一批技術模式、樹一批先進主體,激發農戶創高產積極性。 (經濟日報記者 余 健)
《“十四五”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提出 到2035年基本實現災害防治能力現代化
內蒙古調度水利工程全力抗旱
德國副總理宣布新的能源安全方案 提高天然氣儲備目標
聯合國糧農組織:拉美地區糧食價格大幅上漲
誰是全球糧食危機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