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農機化總站2022-08-01 09:35:39
根據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部署,2022年7月27日—30日,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總站、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開展再生稻收獲機作業效果綜合測評,按照性能測試、生產考核和專家評價等程序驗證再生稻收獲機可靠性、適用性、安全性,著力解決再生稻頭茬稻收獲碾壓率高、影響再生季產量問題,加快推進再生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羅錫文、陳溫福、柏連陽、單楊4位院士及有關專家就再生稻收獲機進行了專題研討,并提出了評價意見。
再生稻是指頭季水稻收獲后,利用稻樁上存活的休眠芽,采取一定栽培管理措施使之萌發為再生蘗,進而抽穗、開花結實,再收獲一季水稻的種植模式。再生稻省去再生季耕整地、育秧插秧環節,具有一種兩收、省工節本、增產增效、再生季稻米品質好等優點,適宜在我國南方稻區種植一季稻熱量有余、種植雙季稻熱量又不足的地區應用。與常規水稻種植模式相比,再生稻頭季收獲需要盡量減少對稻樁損傷,促進再生季稻芽早萌發、多分蘗。目前再生稻收獲主要采用常規履帶式全喂入谷物聯合收獲機,頭季收獲綜合碾壓高,留茬成活率低,嚴重影響再生季產量,缺乏成熟的再生稻專用收獲機已成為制約再生稻快速發展的關鍵瓶頸。
針對再生稻頭茬稻收獲碾壓率高、影響再生季產量的問題,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總站起草了《再生稻收獲機作業效果綜合測評辦法》,組織湖南省農機事務中心、江蘇省農業機械試驗鑒定站、安徽省農業機械試驗鑒定站技術骨干,對湖南農科院、江蘇大學、華中農大、華南農大等科研院所和生產企業已研發試制的新型再生稻收獲機開展綜合測評,在統一條件、統一方法、統一流程、統一標準條件下,實地核測作業速度、損失率、含雜率、破碎率、割茬高度合格率、最小離地間隙、平均接地壓力、直行碾壓率等作業性能指標和作業效率、單位燃油消耗量等經濟性能指標,為研發和生產單位搭建“大比武”平臺,推進不同研發主體和制造主體之間學習交流、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總站將持續跟進測評作業地塊再生稻長勢,進一步以再生季稻谷產量驗證機具低碾壓作業效果,并持續推進再生稻收獲機改進熟化、推廣應用。
一周看點|2022北方奶業大會開幕,首臺東方紅220馬力混合動力拖拉機成功下線
住建部:上半年在建綜合管廊項目68個 預算總投資額294億元
萬榮縣現代農業發展中心舉辦2022年果園機具展演示會
首屆中國算力大會將在山東濟南舉辦
2022年上半年廣西柳州市三江縣稻漁綜合種養產業成績斐然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全程機械化技術專題培訓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