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普洱日報 企鵝號 2022-08-03 13:42:00
“去年我們的茶葉因品質低,茶農們的收入也低。今年技術員來了以后,教我們學會茶樹養護的技術,茶葉價格提高了很多。”像糯福鄉阿里村這樣通過“村企聯建”實現農戶增收的情況在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還有很多。
今年以來,瀾滄縣開展“萬企興萬村”行動,縣委“兩新”工委組織企業發揮資源、人才、技術等優勢,與行政村結對共建,通過資源開發、投資興業、產業培植、技能培訓等方式,為鄉村振興“蓄勢添能”。
搭架構,架起政企交流“連心橋”。采取“一企(社)一村”“一企(社)多村”“多企(社)一村”等方式,開展“兩新”組織與行政村“黨組織結對共建、黨員結對互助”,充分發揮龍頭民營企業的優勢作用,聚焦鄉村發展,積極探索民營企業助力鄉村振興的新途徑、新模式。“企業有資金、信息、技術及產品銷售方面的優勢,對廣大農戶來說,缺乏的正是這些要素。”瀾滄縣委“兩新”工委負責人說:“這就好比是一大一小兩只手,一只有力量,一只需要被拉一把。目前,全縣共有36個村(社區)與8家民營企業形成結對共建。”
謀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新路子”。在“萬企興萬村”行動中,瀾滄縣推廣“村黨組織+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培育休閑采摘農場、訂單式農業等新業態和新經營主體,深化村企共建,推動瀾滄縣生豬基地縣、瀾滄縣規范化茶葉加工廠建設等11個項目,持續跟進瀾滄縣土著魚保護繁育研究中心建設、瀾滄縣上允鎮肉牛交易市場建設等5個項目,拓寬農民增收路子。
建機制,激活人才發展“源動力”。工作推進中,向農村選派“科技特派員”,加快實施鄉村人才回引“千人計劃”,搶抓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中國工程院院士團隊“組團式”幫扶等機遇,依托“一縣一業”“一村一品”,培育茶葉、中藥材、生豬、肉牛、特色蔬菜等產業。同時,發揮專業技術人才優勢,組織開展農技培訓、返鄉創業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共21期,建立農村優秀人才信息庫1228名,回引農村優秀人才204名,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通訊員:陳清清?
?編輯:羅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