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瑞克農業大數據2022-08-08 16:02:25
導語:據最新數據,我國馬鈴薯總種植面積達7137.15萬畝,產量1798.4萬噸,單產253.65千克/畝(按5千克馬鈴薯折糧1千克計算),近幾年單產勢頭向好,不斷攀升。馬鈴薯種植區域化格局已形成,南北中為核心產區。北方產區面積占比大,但南方潛力大。種植環節較多,品種和脫毒是關鍵,機械化應用程度提高。全國最大的馬鈴薯工程技術中心位于山東省德州市。馬鈴薯品種按不同用途目前一般可分為鮮食菜用型品種、淀粉加工型品種、油炸食品加工型品種三類。以鮮食為主,飼用為輔。深加工品類多元化,現代化水平提升。近年來,我國馬鈴薯成本攀升,收益起伏。我國是馬鈴薯大國但不是貿易強國,綜合來看,我國馬鈴薯產業發展不斷向好。
一、單產勢頭向好,不斷攀升
截至2018年統計局公布的馬鈴薯數據顯示,全國馬鈴薯總種植面積達7137.15萬畝,產量1798.4萬噸,單產253.65千克/畝(按5千克馬鈴薯折糧1千克計算)。整體來看,全國馬鈴薯種植面積2016年為歷年峰值,隨后有所下降;產量穩步攀升,2016年后略有下降并持平;近幾年單產勢頭向好,不斷攀升。
全國馬鈴薯生產情況

二、種植區域化格局已形成,南北中為核心產區
我國馬鈴薯種植區域化格局已基本形成,根據氣溫﹑降水、土壤類型等自然條件的不同,具體劃分為北方一作區、西南混作區、中原間作區和南方冬作區4個區域,現有各區域馬鈴薯錯季上世,相互補充,已基本滿足我國馬鈴薯消費需求。從馬鈴薯主產區分布來看,四川、貴州、云南、甘肅、內蒙古為集中核心產區。
我國馬鈴薯產量分布情況

三、用途分類明晰
馬鈴薯品種按不同用途目前一般可分為鮮食菜用型品種(包括早熟菜用型品種與晚熟菜用型品種)、淀粉加工型品種、油炸食品加工型品種(包括油炸薯片加工型品種、油炸薯條加工型品種、全粉加工型品種)三類。我們通常所說的加工專用馬鈴薯品種,是指淀粉加工型品種、油炸食品加工型品種兩類。
馬鈴薯按不同用途分類

四、北方產區面積占比大,南方潛力大
目前我國馬鈴薯產區基本形成三北單作區、西南混作區、中原間作區和南方冬作區等四大馬鈴薯優勢區,產量基本滿足我國馬鈴薯消費需求。其中三北單作區馬鈴薯種植面積最大,達到了50%;而南方冬作區只占了5%,未來潛力較大。
我國馬鈴薯種植采收時間表

五、鮮食為主,飼用為輔
我國馬鈴薯消費方式主要以鮮食為主,占我國馬鈴薯消費量的六成以上。飼用占17%,加工占8%,損耗及其它占比9%。
我國馬鈴薯消費結構占比情況

六、種植環節多,品種與脫毒是關鍵
我國馬鈴薯的品種有很多,但是在進行栽植時,必須要選擇已經脫毒的馬鈴薯品種。因為這類馬鈴薯較其他品種相比,生命力會更加頑強,而且栽植脫毒馬鈴薯也能夠有效提升馬鈴薯的存活率。切塊催芽技術是馬鈴薯種植全過程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隨后的馬鈴薯病蟲害防治措施也很大程度是影響馬鈴薯產量。
馬鈴薯種植基本流程

七、機械化應用不斷向好
2015年,馬鈴薯被我國確定為水稻、小麥、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糧作物,其重要性被再次發掘。馬鈴薯主糧化戰略被正式提上日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問題越來越得到重視。截至2019年,我國馬鈴薯收獲機械數量總計8.3萬臺。
2005-2019年馬鈴薯收獲機械數量

各地馬鈴薯收獲機數量占比

八、總成本攀升,收益起伏
據農產品成本收益年鑒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全國露地馬鈴薯生產平均總成本2003.03元/畝,平均凈利潤526.25元/畝。總成本不斷攀升,種植收益起伏波動,2020年同比下降。成本利潤率排名前三是重慶(96.61%)、貴州(73.32%)、山東(56.5%)。
全國露地馬鈴薯成本收益情況

2020年馬鈴薯生產成本效益情況

九、馬鈴薯大國,但不是貿易強國
我國是馬鈴薯生產大國,但不是馬鈴薯貿易強國。隨著中國馬鈴薯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政府積極推進馬鈴薯產業的發展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2019年前中國馬鈴薯國際貿易快速增長,馬鈴薯產品進出口量、額持續增加,出口增速快進口增速,貿易規模擴張。但19年后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我國馬鈴薯出口貿易回落,進口數據暫未查詢出,預計進口份額同步下滑或是暫停進口。
2013-2021年我國鮮或冷藏的馬鈴薯

十、加工多元化,規模化程度提高
我國馬鈴薯產業加工發展多元。馬鈴薯的消費方式趨于多元化,新興的馬鈴薯產品不斷涌現,除了傳統的加工品種如淀粉、粉絲(條)和粉皮外,還有薯條、薯片、薯泥和薯類膨化食品等,馬鈴薯的消費量也迅速增加,帶動了馬鈴薯加工業的快速發展。與之相適應的貯藏技術、加工技術以及規模化和組織化程度也不同程度提高。
十一、全國最大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位于山東德州
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位于山東省德州市樂陵市黃夾鎮許家村,是國內最大的馬鈴薯種質資源庫和脫毒微型薯原原種、原種、種薯繁育基地,具備了很強的技術成果工程化、產業化及輻射擴散能力,建立了較好的對外開放合作機制,以及合理的組織機構與管理制度。中心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種質資源發掘、評價與創新、育種新技術研究與新品種選育、各級別脫毒種薯繁育標準化與栽培技術標準化研發、儲藏技術與產后生理學研究和加工新工藝與新產品研發等。該中心在馬鈴薯種質資源評價與創新,品種的遺傳改良、脫毒及檢測控制,加工及其新產品開發以及生產機械化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居于國內領先水平的技術成果。
十二、馬鈴薯產業發展總體向好
我國得天獨厚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許多高海拔或高緯度地區都具備良好的馬鈴薯生產條件,馬鈴薯在國內及周邊國家有著很好的市場發展空間。目前餐飲、醫藥、飼用、印染、精細化工等多行業、多領域對馬鈴薯需求量較大。隨著我國馬鈴薯及其加工行業的不斷發展,屆時中國將會成為亞太地區馬鈴薯淀粉食品集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中心,巨大的馬鈴薯淀粉需求需要大量的馬鈴薯作為原料供應,龐大的需求將推動馬鈴薯行業持續發展。
作者:江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