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2022-08-10 16:38:25
再生稻是在一季稻成熟之后,大約只割下稻株的上2/3的部位,收取稻穗,留下下面的1/3植株和根系,施肥和培育,讓其再長出的一季稻谷。由于再生稻無需經歷育秧、插秧等冗長繁重的勞動環節,管理相對簡單,米質、口感、營養又較中稻更受人們青睞,因此,大力發展再生稻是增加糧食產量,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的有效途徑。
隨著科技的進步,近年來我國再生稻畝產從過去的幾十公斤提高到數百公斤,再生稻產業在一些地方得到較快發展,已成為增加優質糧食供給、助力農民增收、保障糧食安全的特色產業。再生稻作為一次播種、兩季收獲的一種水稻栽培方式,目前我國部分地區已經逐步推廣這種新種植模式,全國種植面積已超1200萬畝。
在再生稻的頭季稻使用收割機收獲,以取代傳統人工收割,其節本增效優勢顯著。然而,機收再生稻的產量卻不盡人意,研究表明,使用現行主流機械,頭季稻機械收割比人工收割的再生稻平均減產20.52%。
機收再生稻為何會減產?
目前,限制機收再生稻產量主要有三大難題,即適宜機收強再生力品種少、再生季腋芽萌發率低、機收碾壓減產嚴重。
目前再生稻收獲主要采用常規履帶式全喂入谷物聯合收獲機,頭季收獲綜合碾壓高,留茬成活率低,嚴重影響再生季產量,缺乏成熟的再生稻專用收獲機已成為制約再生稻快速發展的關鍵瓶頸。
根據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部署,2022年7月27日—30日,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總站、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開展再生稻收獲機作業效果綜合測評,
針對再生稻頭茬稻收獲碾壓率高、影響再生季產量的問題,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總站起草了《再生稻收獲機作業效果綜合測評辦法》,組織湖南省農機事務中心、江蘇省農業機械試驗鑒定站、安徽省農業機械試驗鑒定站技術骨干,對湖南農科院、江蘇大學、華中農大、華南農大等科研院所和生產企業已研發試制的新型再生稻收獲機開展綜合測評。
積極推廣再生稻是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解決再生稻機收碾壓率高的問題,對于提高再生稻產量具有關鍵作用。下一步,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總站將持續跟進測評作業地塊再生稻長勢,進一步以再生季稻谷產量驗證機具低碾壓作業效果,并持續推進再生稻收獲機改進熟化、推廣應用。
資料來源:中國經濟時報、金臺資訊、農業農村部農機化總站。
南通調研青毛豆收獲機研發情況
灌南示范推廣應用葡萄生產智能化農機裝備與技術
南京農機化所發明專利“一種四行花生聯合收獲機”喜獲中國專利獎優秀獎
國家醫保局:醫保基金保障能力穩健可持續 兜住兜牢民生保障底線
中國全民健身 在科學與品質上持續提升
南陽市水產推廣站開展 漏斗形池塘循環水高效養殖技術培訓
梅河口推進水稻機插秧同步側深施肥技術推廣工作
金融助力端穩“中國飯碗”——農業銀行全流程服務糧食增產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