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整理發布2022-08-17 12:35:17
近年來,府谷縣農機化工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立足大農業、發展大農機、服務新農村”的思路,銳意進取,真抓實干,農機化工作取得長足發展。
近日,陜西府谷縣農業機械服務中心發布府谷縣農業機械調研報告。報告顯示,截止2021年底,全縣共擁有農業機械45532臺套,農業機械總動力25萬千瓦,大中型拖拉機51臺,配套農具58臺套,小型拖拉機3149臺,配套農具3091臺套,玉米聯合收獲機9臺,耕整地機械1356臺,深松機32臺,旋耕機1188臺,播種機87臺,其中免耕播種機40臺,精少量播種機47臺,機動噴霧機960臺,排灌機械5632臺,農產品初加工動力機械4328臺,農產品初加工作業機械2939臺,畜牧養殖機械14241臺,農田基本建設機械326臺等,農機裝備開始向多元化、高技術方向邁進,為全縣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繁榮和新農村建設發揮了巨大作用。
近年來,府谷縣的農機化水平取得進一步提升。截止現在,全縣的玉米聯合收獲機9臺,完成玉米機耕面積10050公頃,機播面積9020公頃,機收面積2350公頃,綜合機械化水平達51%。機械免間苗播種面積6300公頃,其中玉米免間苗播種4800公頃,糜子免耕播種面積1500公頃,馬鈴薯機械化生產也有了新的突破,綜合機械化水平也達到了30%。
但目前府谷縣農機化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如:農機裝備結構不合理、農機化水平參差不齊、農機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農機培訓有待進一步加強。
針對以上問題,促進府谷縣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對策如下:
加強宣傳、營造農機化發展的良好氛圍。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大力宣傳農業機械化在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勞動強度、節本、增效等方面的巨大作用,營造一個全社會都關心、支持農機化發展的良好氛圍。
優化裝備結構,提高作業水平。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農機化政策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以農機補貼政策為杠桿實現四個目標:一是優化農機裝備結構。要加大10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和設施農業裝備的補貼力度,鼓勵和引導農民積極購買先進、適用的大型農機裝備;二是加大對山區鄉村的農機補貼力度,積極鼓勵和引導山區農民購買適合山區特點的農機裝備,加快推進山區機械化作業水平;三是通過優化農機裝備結構,滿足農民對主要農作物和關鍵生產環節農業機械的需求,尤其是目前要加大對玉米收獲機、免間苗播種機、深松機和薯類機械的補貼力度,以提高府谷縣綜合機械化水平;四是在做好農業生產中機械化生產的基礎上,加大對糧食烘干機械的補貼力度,積極引導農民購買糧食烘干機械,以做到糧食顆粒歸倉。
加大農機安全力度,保障安全生產。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保障安全生產為重點,加強農機安全體系建設,努力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加大安全生產宣傳力度,提高安全生產意識;二是加強農機體系建設,增加裝備和人員,提高農機工作人員的能力和水平;三是按照“嚴格考核,賞罰分明”的要求,充分調動農機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把好農機登記關、檢驗關和農機手的培訓關、考核關,從源頭上減少農機事故隱患。
此外,建議對農機購置、機械化作業、農機項目等增加補貼資金。特別對大型機具:灑農藥無人機、大型聯合收割機、整畦梁機、青貯機、收膜機及激光平地機等大型機具納入扶貧項目中。同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確保農機安全生產。進一步加大農機化新技術培訓投入力度,提高農機操作手的安全生產、機具保養與維護基礎理論知識,使更多農機手盡快掌握了解農機、認識農機、使用農機,提升農機安全裝備水平,加大農機安全管理措施,保障農機安全生產。
資料來源:府谷縣農業機械服務中心。
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就《“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答記者問
南京農機化研究所《速生葉菜機械化生產技術》入選2022-2023年度江蘇蔬菜主推技術
常州市召開上半年農機化工作總結交流會研究部署下半年農機化工作
2022年全國農業綠色發展高峰論壇在包頭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