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2022-08-31 11:23:08
江西省尋烏縣位于贛、閩、粵三省交界處,是著名的革命老區。黨的十八大以來,當地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圍繞“山水客家韻、靈秀尋烏城”建設目標,打造美麗宜居的生態之城,培育壯大富民產業,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過去10年,尋烏縣經濟年均增速8.9%、人均年GDP突破4萬元大關,是尋烏縣發展速度最快、發展質量最好、綜合實力進步最大、群眾得實惠最多的時期。”尋烏縣委書記藍賢林說。
站在尋烏縣城西北部綠蔭覆蓋的黃崗山公園山頭極目遠眺,只見棟棟高樓拔地而起,條條街道寬闊通暢,座座公園綠意盎然。山下的客家小鎮,學校、商業街、博物館、住宅小區等錯落有致,白墻黛瓦與青山相互輝映。
“過去這里缺少規劃,房屋高矮不一,樓棟外立面殘舊,道路排水不暢,居住環境很差。”尋烏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陳春發說,棚改后,這里規劃建設融入了贛南客家建筑風貌,高標準規劃路網、建設社區,實現了“山中有城,城中有水”的格局。近年來,尋烏縣通過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新農村建設,初步實現村莊環境由重建輕管向建管并重、常態長效管護的轉變,獲評江西首批美麗宜居示范縣。
鄉村振興,關鍵在于產業振興。過去尋烏縣盛產贛南臍橙,但產業較為單一。如今,尋烏縣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農業走出了一條“柑橘為主、多元發展”現代農業產業轉型之路,特色優勢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去年,全縣果業總產值達13.38億元。此外,尋烏充分發揮富硒土壤優勢,全縣建成市級富硒示范基地7個,認證富硒農產品99個。“今年行情不錯,蜜橘口感也很好,肯定能賣個好價錢。”澄江鎮族亨村的果農廖勝松說。
如今,尋烏超過一半的水果和大部分蔬菜都銷往粵港澳大灣區。今年底,尋烏至廣東龍川高速公路開通后,尋烏的新鮮果蔬運達大灣區最快僅需3小時。富民產業紅紅火火,通用設備制造和稀土綜合利用主導產業也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有到特的跨越。尋烏縣工業園獲批省級產業園,逐步形成石排工業園區、黃坳工業園區、楊梅工業園區“一園三區”的空間布局,恒源科技等32家企業獲批高新技術企業。現代服務業多點開花。羅福嶂會議學習園開園,“一館七址”項目全面實施;青龍巖旅游度假區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互聯網+第四方物流”體系建設模式成為全國典型。
民生事業持續改善讓群眾更有獲得感。全縣建成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71個,建成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10個,17所衛生院、148所村級公有產權衛生室完成標準化建設;農村敬老院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 (經濟日報記者 賴永峰 劉 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