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2022-09-07 08:53:42
5月15日,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亮相德國杜塞爾多夫國際葡萄酒與烈酒展覽會。 (新華社發)
“都說寧夏出好酒,哪里曉得賀蘭山腳下的葡萄不亞于其他國外名品。”近日,隨海外主流華文媒體記者團前來寧夏采風的澳大利亞澳華電視傳媒(ACTV)董事長任傳功說。
第二屆中國(寧夏)國際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覽會的舉辦,讓銀川的大街小巷到處洋溢著節日的氛圍。
寧夏人民感念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2020年6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到寧夏視察,對寧夏葡萄酒產業發展寄予厚望,強調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葡萄酒產業大有前景,要提高技術水平,增加文化內涵,加強宣傳推介,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提高附加值和綜合效益。
發揮優勢 先行先試
賀蘭山孕育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釀酒葡萄種植“黃金地帶”。這里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水熱系數佳,土壤透氣性好,富含礦物質,產出的葡萄香氣發育完全、色素良好、糖酸比例協調,釀出的葡萄酒具有“甘潤平衡”的品質和風格特點。
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黃思明介紹:在品醇客、布魯塞爾、柏林等國際葡萄酒頂級大賽中,寧夏先后有60多家賀蘭山東麓酒莊釀造的葡萄酒獲得了1100多個大獎。目前,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已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1年,“賀蘭山東麓葡萄酒”以品牌價值281.44億元位列全國地理標志產品區域品牌榜第9位,出口額同比增長了256%。
“寧夏葡萄酒好,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盡管國際葡萄酒消費市場起伏不定,但我國葡萄酒行業未來發展空間仍十分可觀。”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副司長宋丹陽認為,依托自有葡萄種植基地和專有原料品種、注重全產業鏈條品質把控、突出產品風味的小產區酒莊酒,并以此做大做強旅游經濟,將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的發展模式向全國推廣,對加快推動國內文旅融合和鄉村振興有重要作用。
2021年7月份,國務院批準設立“寧夏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規劃提出,到2025年賀蘭山東麓釀酒葡萄基地總規模力爭達到占地100萬畝,年產葡萄酒3億瓶以上,實現綜合產值1000億元左右。“綜試區”正式掛牌以來取得了哪些成效?宋丹陽說:“一年多來,在中央有關部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支持下,一是完善工作機制,形成了自治區人民政府負責同志包抓推進,新華社、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單位選派干部專家支持的齊抓共建、專班推進的工作格局;二是科學規劃布局,啟動編制《寧夏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實現千億綜合產值建設方案》;三是加大政策支持,農業農村部等有關部門在項目支持、稅費優惠、基地認定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國家稅務總局將橡木桶進口稅率由12%降至5%,市場監管總局批準籌建國家葡萄酒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寧夏)等,形成了統籌支持綜試區發展的良好局面。”
生態為本 技術領先
種好葡萄釀好酒,寧夏收獲的不只是農民增收、財稅增加。隨著200多家規模不同、風格迥異的酒莊落地,引進的120多個品系表現優異,占地面積達50多萬畝全國最大集中連片釀酒葡萄基地縱貫南北,400里綠色長廊讓昔日的35萬畝戈壁灘綠蔭連天。
釀酒葡萄產業好在哪?“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其他產業爭水!”記者來到今年啟動建設的“張騫葡萄郡”項目,站在碩大的生態修復大坑前,黃思明說,這里位于銀川市西夏區110國道以西的懷遠街道富寧村,總占地面積約2.3萬畝,規劃總投資30億元,3年內建成。主要建設內容為種植釀酒葡萄1.3萬畝、建設防風林2500畝、建設世界最大下沉式生態型葡萄酒產業園3500畝,并通過招商引資建設共享智能釀酒集成系統、特色酒莊、酒文旅融合等項目。“今年5月份破土動工以來,公司招標成功后開始在這里實施為期3年的生態修復工程,種植2000畝云杉、樟子松、國槐等抗旱植物。”寧夏志輝實業集團董事長袁輝說。
長長的傳輸帶上,嫩綠的葡萄緩緩流動……記者來到立蘭酒莊,看到其釀酒的第一道工序——幾十個女工正在一粒一粒地挑選葡萄。該酒莊董事長左新會說:“這是我們用霞多麗白葡萄品種釀造干白葡萄酒入發酵罐前的手工粒選環節,好產品一定是出自于匠心!”
多年來,寧夏堅持用標準引領產區發展,建立了釀酒葡萄脫毒種苗三級繁育技術體系、葡萄酒技術標準體系,先后制定41項技術標準,集成推廣了淺清溝、斜上架、深施肥、統防統治及高效節水灌溉等一批關鍵技術;啟動了釀酒葡萄新品種選育,建立包含100余份核心種質的資源圃,培育雜交群體66個、篩選優系3個,創建了國內釀酒葡萄栽培釀造的“寧夏模式”。
打通堵點 文旅融合
常言道,好酒也怕巷子深。“我們一方面精心釀好酒品,另一方面不斷強化認知。”寧夏西鴿酒莊董事長張言志說,“深圳、重慶、太原……近幾年我們舉辦了數百場品鑒會,終于實現了從‘我們找消費者’到‘消費者找我們’的轉變!”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滑志敏介紹,自治區在舉辦國家級大型葡萄酒博覽會的基礎上,引導產區每年在國內20多個一二線城市舉辦推介會,在央視和地方衛視熱播節目、銷區重點場所開展重點宣傳等,有效提升產區知名度和產品美譽度。
從銀川向西行進35公里,眼前一片蔥綠。“人來了,酒走了。我們酒莊早就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景點,去年客流量達到26.8萬人次。”志輝源石酒莊負責人說,這個沒有銷售團隊的酒莊,90%的銷量都是被游客帶走的。如何充分發揮寧夏葡萄酒旅游的獨特性,推動酒文旅融合發展?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劉軍介紹:“目前寧夏產區酒莊獲評4A級旅游景區4家、3A級4家、2A級4家。2020年以來,賀蘭山東麓產區先后榮膺‘世界十大最具潛力葡萄酒旅游產區’‘全球葡萄酒旅游目的地’。據測算,寧夏30多個特色名酒莊近兩年接待游客180萬人次以上,酒莊旅游已成為寧夏全域旅游不可或缺的元素。”
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趙永清表示,最近寧夏出臺了20項政策措施全力推進“綜試區”發展建設,我們一定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力前行,聚焦打造千億元級產業目標,把我們這么好的產區優勢、品質優勢發揮出來,把這么響的品牌打出去,讓寧夏葡萄酒走向世界、享譽全球。 (經濟日報記者 許 凌 拓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