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新聞網 2022-09-02 14:19:36
中新網9月2日電 國家衛健委2日上午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衛生健康信息化工作進展與成效。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毛群安在會上介紹,國家衛健委將努力回應和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問題,不讓老年人因為智能信息的應用而掛不上號、看不成病、辦不了事。
會上,有記者問:我國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信息化確實明顯提高了醫療效率,但是對于老年患者來說,在新技術方面的使用比如終端產品的操作、預約掛號或者移動支付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使用不太方便的情況。推進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的同時,應該如何兼顧信息化與適老化,能夠讓老年患者看病時更加便利?
毛群安介紹,在醫療服務的組織管理過程中,國家衛健委始終關注老年人群看病就醫存在的突出問題,特別是“數字鴻溝”問題,始終注意在政策制定和工作推進過程中給予解決。一方面,要讓老年人共享數字紅利,推動數字健康產品易用好用。另一方面,對于確實不能或者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保留必要傳統渠道。
基于這些考慮,在“互聯網+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便民惠民行動中,明確就適老化問題作出安排:
一是堅持傳統服務方式和創新服務方式“兩條腿”走路。既要實現線上服務便捷化讓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更要注重線下服務人性化,合理保留傳統服務窗口,讓老年人等群體感受到細致適宜的服務。
二是暢通家人、親友或者家庭簽約醫生為老年患者代為辦理一些信息化服務的渠道,比如掛號,完善電話、網絡、現場等多種預約掛號方式。同時,提供一定比例的現場號源,現場掛號、繳費、打印檢驗檢查結果等服務,要保留人工服務窗口。同時,要配有導醫、志愿者、社工等現場為老年人服務。
三是進一步優化網上預約掛號、網上問診等相關技術與服務流程,提供語音咨詢引導服務等,盡最大努力方便老年人看病就醫。
國家衛健委將努力回應和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問題,不斷破除這些障礙,不讓老年人因為智能信息的應用而掛不上號、看不成病、辦不了事,不斷增強老年人看病就醫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國家衛健委:8月31日新增本土確診病例307例 新增本土無癥狀感染者1596例
中國發布高標準農田最新統一國家標準
國家發改委:“兩減免、四支持”幫扶養老托育服務業企業發展
民政部:疫情影響下從房租、稅收等五個方面針對性幫扶養老服務機構
國家發改委等部門:階段性調整價格補貼聯動機制加大對困難群眾物價補貼力度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大部分夏糧主產區收購進入尾聲 種糧農民收入顯著提高
國家發展改革委:指導各地9月份加大豬肉儲備投放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