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 2022-06-21 09:28
本報訊(記者 姜雨熙)5月26日,記者走進安順市西秀區七眼橋鎮肉多多綠化園藝種植基地,藍石蓮、白月影、粉月影……只見一盆盆不同品種、精致小巧的多肉植物整齊“列隊”,讓人大開眼界。基地里隨處可見勞作的工人,有的忙著配置營養土,有的在給多肉修枝整形。
“我已經工作兩年了,每月工資3000多元,收入穩定還能照顧家人,比外出打工強太多。”七眼橋鎮時屯村村民莊海香靦腆地說。
曾經的時屯村以傳統種植為主,產業單一,缺乏發展活力。如何依托本地優勢發展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村民就業增收?
多肉植物不是主流花卉,但時屯村黨支部書記、安順肉多多綠化園藝有限公司負責人莊大華看到了它的市場潛力。“經過多次市場考察,我們選擇了市場前景較好的多肉,走特色種植之路。”
2019年選好產業后,時屯村以土地入股、現金入股、企社合作等多種方式籌集資源,規劃建設占地300余畝的多肉種植基地,還在昆明建起銷售中心。通過兩年多的試驗和探索,基地已經把多肉養成產值數千萬元的大產業。
隨著直播帶貨的興起,多肉植物種植基地與時俱進,開始發展村里年輕人、全職寶媽做帶貨主播。此外,基地還有包裝員、種植員、出單員等30多人,讓村民實現在家門口掙錢。
去年,基地獲得了新一輪東西部協作廣州市南沙區對口幫扶資金500萬元,建起占地2400平方米的現代玻璃溫室大棚,目前已投入使用。新的大棚可實現自主控制室溫,讓多肉在夏天和冬天也能順利生長,延長產銷期。
此外,肉多多主題農旅結合的生態莊園預計下半年建設完成,竭力打造以農旅、研學、休閑體驗等現代服務業以及觀光農業、鄉村旅游等富民興村產業,實現“多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態勢,推動多肉產業全面升級。
多肉基地項目建成至今,已帶動西秀區七眼橋鎮、巖臘鄉,以及鎮寧大山鎮、貴定縣云霧鎮建設7個基地,統一指導種植管理、統一回收、統一銷售,總種植面積約900畝,總產值8000余萬元。全部基地利益聯結建檔立卡戶400戶939人,帶動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帶動穩定用工100戶400余人,臨時用工達5萬人次。
“下一步,肉多多基地將以鄉村建設及產業融合形式,提升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配套,助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奮力開創西秀區農業發展新局面。”莊大華說。
奶山羊全產業鏈里的鄉村振興畫卷
老區新貌 | 橫山區波羅鎮——老區煥新機 產業富鄉民
樂業:多措并舉護航特色產業富民
內蒙古“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推動文旅產業發展
“可以吃的”仙人掌連起一條產業鏈
南陽:特色產業敲開“致富門”
山西省培育打造十大重點產業鏈
西北第一蠶桑產業大縣:走出產業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