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市射陽縣興橋鎮 2022-07-17 12:01
“趕緊來幫忙搭把手!”“動作輕點,這些瓜磕不得碰不得!”6月10日上午,在鹽城市射陽縣興橋鎮津富社區集體農場,西瓜大棚旁停靠著一輛滿載西瓜的卡車,工人們正在摘瓜、搬瓜、抬筐、打包,忙得不亦樂乎。
連片的日光大棚在夏日驕陽照射下熠熠生輝。足夠的光照、適宜的溫度、肥沃的土壤,為西瓜的生長提供有利條件。棚內綠意盎然,一顆顆圓滾滾的西瓜“躲”在碧綠的藤蔓下。“我們承包了1000畝地,其中600畝地屬于津富社區的集體農場,種植的西瓜品種包括美都、4K等。現在銷量比較大的是美都,畝產約4000公斤,日發貨量能達到20-25萬公斤,主要銷往遼寧、廣東、福建、湖南等地。”西瓜種植大戶王輝彬喜上眉梢。
從5月份上市到9月份,這里的西瓜將在市場上持續銷售,幫工的農戶也能擁有穩定的收入。津富社區農戶趙明在這里幫忙,加上土地流轉的租金,年收入能達到1.5萬元。
津富社區共有13個居民小組1468戶4868人。曾經的津富是市定經濟薄弱村,每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僅15萬元。一直到2017年,200萬元的外債還未還清,62戶低收入農戶尚未脫貧。
如何才能摘掉貧困“帽子”,帶領群眾走上致富路?從2018年開始,社區領導班子就在探索一條新發展路子。為何不試試“土地流轉”?將村內閑置的資源加以整合,實現“以資源換資金,以存量求增量”。說干就干,當年社區就成立集體農場,還從農戶手中流轉土地,種植稻麥兩季。
隨著農場面積的不斷擴大,村里老百姓的日子也越過越好。2020年,在農場的幫助下,62戶低收入農戶全部脫貧;2022年,農場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西瓜種植,村集體債務全部化解……“以農場目前的經營模式,每年可以為村集體增收80萬元,并帶動周邊200-300人就業。”社區黨總支書記蘇志登對農場的現狀十分滿意。
風吹麥浪,翻滾成“金”。不遠處,農場種植的300畝“揚麥25”小麥進入收割期,四臺大馬力收割機在麥田里來回穿梭。據社區黨總支副書記谷加林介紹,村內近一半的群眾都流轉了土地,土地流轉后規模化農業也需要人力,流轉土地的農民可以再就業,一舉兩得。在一旁幫忙收麥的津富社區老黨員李文奎就率先以每畝850元的價格流轉了家里的15畝地。
土地流轉,轉出好“錢景”,轉出新希望。對于農場未來的發展,蘇志登信心滿滿:“我們將進一步擴大集體農場土地流轉面積,不斷探索高效農業和稻麥兩季套種模式,確保每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100萬元以上!”
江蘇:科技為“三夏”添“豐”景
土地連片好種糧
英國佃戶如何處置自己的土地
推動黑土地保護利用,促進數量質量同步提升 吉林養地增產促豐收...
為端牢“中國飯碗”守好黑土地
農業農村部:土地承包經營權可在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間轉讓
富裕縣:黑土地上跑“智牛”
常柴公司機加工廠試制班組榮獲“江蘇省工人先鋒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