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2-06-24 23:56
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連續18年位居浙江第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躍上1萬美元臺階、城鄉居民收入雙雙躋身中國地級市前50名……回首過去,地處浙西南山區的麗水市,從“綠起來”帶動“富起來”,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打開經濟“綠寶藏”。
作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重要萌發地和先行實踐地,堅守生態底線始終是麗水一切工作的基本前提,而推動最優生態向最美花園、生態顏值向經濟價值、產品直供向模式輸出的跨越,實現生態產品價值充分轉化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則已成為麗水生態文明建設由量變到質變的核心關鍵。
為生態貼上“價值標簽”
從開辟高質量綠色發展新路,到進入經濟社會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對麗水而言,生態始終是“著墨”現代化新麗水最重要的維度。
麗水深知,良好生態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而要實現從生態保護價值轉化的關鍵跨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指引出一條山區跨越式發展路徑,但是“就是”二字何以實現?這些年來,高質量綠色發展的麗水市綠水青山的“底色”更深,金山銀山的“成色”更足。該市率先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改革從先行試點邁向先驗示范,加快創建全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示范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麗水于2019年出臺了全國首個地級市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技術辦法,景寧畬族自治縣大均鄉是全國首個完成GEP核算的鄉鎮。
行走在大均鄉,梯田與小溪交錯,白鷺成群飛過,宿葉民宿就“嵌”在青山綠水間。民宿門口的小黑板寫著當天房價,單間價格880元(含生態產品價值350元)。
“來我們這里不僅是住宿,還能洗洗肺、養養胃、曬曬背。”民宿主人吳聰說,民宿定價中附加了生態產品價值后,客人都覺得挺新奇,小黑板也成了旅游“打卡點”,帶動民宿生意和其它消費。
近年來,大均鄉全鄉依托民族風情和生態稟賦,搭乘山海協作與結對幫扶的快車道,不斷探索“兩山”轉化新路徑。
例如,用好水資源建立國際急流水域救援培訓基地發展水域救援培訓產業,并推進數字賦能水域救援培訓產業向基地化發展,推動單一的專業培訓向警務培訓、少兒培訓以及互動體驗等方面拓展延伸。
“像我這種教練在這里有七八個。我們從小就在這河邊長大,對這片水域比較熟悉,體能方面也是強項。現在兼職教練員和(民宿)廚師對家庭的收入會增加。”大均鄉水域救援培訓教練柯淼峰說。
數據統計,景寧大均急流水域救援基地在2021年累計開展全國消防水域救援培訓班等各類水域救援培訓60余批次,培訓學員超2000人次,直接帶動增收1000余萬元,真正實現了“好資源”帶來“好錢景”。
用生態打造百姓“金飯碗”
“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是推動生態產品市場化經營開發的核心。如何因地制宜發展生態產業,提高產品溢價,是影響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內生變量。
原山原水孕精品。麗水市青田縣境內群山綿延,有“中國天然氧吧”之稱,是浙江天然生態屏障。國家級生態鄉——禎旺鄉距離縣城一小時車程,森林覆蓋率93.1%。2019年,當地開始種植甘蔗、引進紅糖產業。
“禎旺鄉水質的各項指標遠超國家要求,適合作為天然水長期飲用,尤其對于甘蔗的生長具有促進作用。”浙江知味紅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葉正榮說。
2021年,禎旺鄉種植了80余畝甘蔗,生產紅糖30噸。葉正榮開心的同時也有些發愁,“產量增加了,該如何打開銷路?”
為了破解農村產業單一、銷售不暢的難題,今年1月,禎旺鄉6個行政村抱團共富,打造紅糖全產業鏈式發展格局,并以強村公司為主體組建了“田蜜真旺”供銷社,推出“媽媽的味道”年貨大禮包,短短半個月內,實現賣貨收入110萬元,出口10萬元,為村民、村集體帶來雙增收。
打開“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最重要的就是要利用好資源優勢。
2021年12月,禎旺鄉上垟村因地制宜,利用村集體閑置土地,試種了9畝黃金菇。
“以往,我們生產紅糖后殘余的甘蔗渣都會拿去焚燒,后來發現,黃金菇的種植充分利用甘蔗渣作為養分肥料,真正做到變廢為寶,還提高了村民的經濟收入。”葉正榮說。
種植黃金菇是禎旺鄉推進產業振興、鄉村振興的有力舉措。今年,上垟村村干部、低收入農戶和村集體,集體入股成立菌菇種植合作社,接下來,將進一步拓展菌菇銷售渠道。
與禎旺鄉的甘蔗類似,像慶元的甜橘柚、龍泉的三葉青、千峽湖的“潔水漁業”、遂昌的青錢柳、景寧的惠明茶等,均是好生態滋養出的好產品,在麗水比比皆是。只需要在選育、監管、營銷等環節稍下工夫,生態產品價值就會凸顯。
如今,村民也更愿意、更自覺地保護好一方水土一方環境,好生態好環境也成為他們的重要謀生之路。
讓生態創新農文旅“轉化路”
被譽為“浙江綠谷”的麗水,境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573座。生態資源“變現”,要通過創新“生態農文旅”發展模式,把游客引進來。
掛低速四驅,調一檔,鎖上中央差速器鎖,確認前輪正直對準下坡路線,降下車窗玻璃,檢查四周視線……每逢節假日,“括蒼天路”越野線路總是一派熱鬧景象。麗水市縉云縣三溪源村秀美的山林、渾然天成的越野路線,吸引了無數越野“發燒友”來此比拼交流。
小山村如何與越野結緣?這一切,離不開三溪源村鳳山草堂的眾多鄉賢。
2017年,鄉賢們回到家鄉“探路”,發現了這條綿延30余公里的山脊線防火道,考慮到括蒼山脈的地勢落差不大,也沒有十分陡峭的懸崖,山頂還能看到美麗的風光,于是有了“盤活閑置資源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的想法。
“山地越野是一項充滿趣味性的戶外運動,與賽車場賽道有著截然不同的體驗,如挑戰上下陡坡、S彎、亂石彎、胳膊彎等,既能錘煉勇敢精神,又能釋放壓力,還能欣賞沿途的風景。”鄉賢應周海說。
在專業指導人員帶領下,游客可以在山脊上體驗山地越野車的“速度與激情”,以山水為運動場館享受運動之樂,這樣的資源優勢,得天獨厚且不可替代。
麗水好生態逐漸“活”起來,收獲的綠色“紅利”越來越多。
在遂昌縣大柘鎮,當地以茶葉為主導產業,大柘鎮擁有2.1萬畝茶園,占遂昌縣茶園面積的16.9%。為讓“萬畝茶海”提質升級,大柘鎮大田村在茶園中打造了一條長30公里越野騎行賽道,隨著浙江省自行車賽(遂昌站)等體育賽事的舉辦,進一步促進了當地百姓的增收。
如今,作為遂昌縣三個“未來鄉村”試點村之一,大田村啟動了“云夢茶香·凈心大田”未來鄉村試點計劃,目前萬畝茶園旅游服務中心、大田智慧鄉村區以及桃谷浮云驛站等功能區主體工程已經基本完工,涵蓋茶葉科研、旅游、分時辦公等多個領域的“未來鄉村”已經初具雛形。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一個個“點綠成金”“生態變現”實踐案例的背后,是麗水以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全面建設綠水青山與共同富裕相得益彰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麗水。
何立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
山西新絳縣:“六種模式”疊加 助力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奮力譜寫三秦大地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沿著總書記的足跡·陜西篇)
截至6月14日,歐亞經濟聯盟所有國家甜菜播種工作已完成
浙江鄉村文旅運營:從“美麗鄉村”到“美麗經濟”
助農穩產增收 浙江舟山晚稻楊梅安裝綠色“防護裝備”
鐵路拉動經濟作用更加明顯
浙江首推萬戶農家旅游致富計劃 突出原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