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電視臺 2022-07-22 03:22
晚上8點,民間藝人@丁延果在抖音直播間準時開播,演唱“渦河憨腔”。從經典的《老來難》《婆是媽》,到結合時事熱點改編的《移風易俗真是好》《咱與生態共生存》等唱段,丁延果獨特的唱腔和創新的唱詞吸引了近兩千位觀眾觀看。依靠短視頻和直播,丁延果將有100多年歷史的“渦河憨腔”傳遞給更多網友,直播間的打賞收入則讓他迎來了自己藝術人生的“第二春”。
渦河憨腔是深受皖北地區群眾喜愛的一種民間曲藝,借鑒了大鼓書、琴書、泗州戲等民間曲藝小調,自成一派,迄今有100多年歷史,2018年被列為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今年63歲的丁延果出生在渦陽的戲曲之家。到丁延果這一輩,渦河憨腔已經傳承了四代。他在農村唱了大半輩子戲,20歲就成了臺柱子。二胡、板胡、嗩吶等民間傳統藝術,沒有丁延果不拿手的。和同為民間藝人的王素英結婚后,兩人開始帶團演出。山東、江蘇、河南等全國十幾個省市留下了他們的足跡,渦河憨腔一直是丁延果的壓軸曲目。
然而,隨著打工潮的興起,越來越多年輕人外出務工,丁延果的演出團隊人員流失。加上平時演出很少,別說養活一個團隊,就是丁延果一家人的生計都很難維持。無奈之下,丁延果解散了團隊,帶著妻子出門打工。“老丁一直不甘心,打工的時候也提不起精神。”妻子王素英說,隨著經濟情況的好轉,丁延果坐不住了,他決心重干自己的老本行。
一聽說重組劇團,三個兒子也很支持,兩個孫子也參與進來。很快,一個像模像樣的劇團又成立起來了。2019年底,丁延果開始借助抖音傳播渦河憨腔,至今已發布了300多部作品。他原創的《婆是媽》《老來哭》等反映農村真實故事的短視頻深受網友喜愛,為賬號帶來上百萬粉絲關注和超800萬點贊。同時丁延果還開通直播,傳唱經典片段,分享演出日常,每次直播也有近2000人觀看。
如何讓渦河憨腔這項傳統曲藝更好地被廣大群眾所接受,丁延果動了很多腦筋。他在演出中不斷提煉創新,把政策政策和時事融入其中,老百姓很喜歡聽。“還有這些扶貧、生態文明、環保這些你一唱,大家感覺寫得太踏實了,感覺這樣最舒服,都愿意聽。”丁延果介紹,他的作品都取材于鄉親們的真實故事。 2018年,他創作了十多篇以扶貧、環保、民生工程、掃黑除惡等為主題的作品,并在安徽及周邊省份演出,演出場次達200多場。
相比以往的工作形式,短視頻和直播也為丁延果帶來新變化。以往送文化下鄉,丁延果會將全縣所有的鄉鎮幾乎跑一遍。即便如此,線下演出能影響到的人群還是有限。
現在丁延果的演出形式從線下變到了直播間,他的唱腔不僅僅能在魯西豫南皖北的廣大農村流傳,還走向全國網友,讓渦河憨腔被更多人接受。此外,不少網友在看到丁延果的表演后,還會給予打賞支持,讓團隊在傳承這項非遺文化時有了更大動力。
2021年,丁延果帶著妻子、兒子和女婿登上了星光大道的舞臺,向全國人民展示渦河憨腔的獨特魅力。他說:“我們農民啥也不缺,就缺精神食糧,我要把渦河憨腔唱響祖國大地。”
從直播間唱到央視舞臺,丁延果在傳承渦河憨腔這條路上走得越走越遠。借助短視頻、直播,丁延果不斷給渦河憨腔注入新的內涵,直播打賞的收入則讓他在堅持民藝傳承時更有了底氣和信心。
臨坊村唱響鄉村振興“主旋律”
寧波奉化:以“富民果”唱響“共富曲”打通助農惠農“最后一公里...
政策精準發力 全產業鏈支持 搞農業有錢掙、得實惠
山東省政府印發意見,支持黃三角國家農高區高質量發展
央行支持農發等兩家銀行設三千億金融工具 可建設高標準農田等設
印度喀拉拉邦呼吁政府支持本地發展水產養殖業
追憶“紅色背簍精神”,傳承堅韌向黨獻禮
“黨建+直播”注入鄉村振興“云”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