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4 19:18
柞水位于陜西南部、商洛西部,總面積2332平方公里,總人口16.5萬,轄9個鎮辦82個村(社區),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區縣,也是一個區位優勢明顯、后發潛力巨大的縣份。
生態環境良好。地處秦嶺國家中央公園的核心區,屬暖溫帶間北亞熱帶氣候,山青水秀、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日照時間1860.2小時,年均氣溫15.9度,降雨量760毫米,植被覆蓋率高達88%,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高達5萬個以上,年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35天以上,被中國氣象協會評為“中國天然氧吧”。
自然資源豐富。境內已探明有較高開采價值的鐵、銅、鉛、銀等礦產37種,其中菱鐵礦儲量3.02億噸,居陜西之首,銀鉛藏量位列全國第二;中藥材種類多品質優,入典藥物200味,有“秦巴藥苑”之美譽;大小溪流7320條,總徑流量6.54億立方米,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重要水源涵養地;牛背梁、溶洞、九天山、秦楚古道、鳳凰古鎮等精品景區享譽省內外。
區位優勢明顯。距省會西安僅68公里,是陜南28個縣區距西安最近的縣份,西康鐵路、包茂高速、水陽高速和211國道、315省道穿境而過,先后被納入關天經濟區發展規劃、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范圍,融入了西安、商洛一小時經濟圈、交通圈和生活圈,正在著力打造名副其實的“西安南花園、清肺度假地”,尤其是西渝高鐵已經啟動建設,將在柞水設立2個站點,柞水將在成渝西城際互動上發揮重要作用。
歷史文化厚重。早在先秦時期,就有土著居民活動,隨著南來北往移民的遷徙攜入,積淀了厚重的地域文化。秦楚文化兼容并蓄,在語言、民俗、飲食等方面表現突出;紅色文化內涵豐富,李先念、徐向前、程子華、徐海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建立蘇維埃政權;孝義文化底蘊深厚,當地群眾世代傳承著敬老孝老、淳樸善良、熱情好客等文化基因;漁鼓文化源遠流長,柞水漁鼓已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醫文化歷史悠久,藥王孫思邈在終南山采藥問診,當代骨傷科名醫王家成三次受到周總理接見,留下了“盤龍七”等濟世良方。
近年來,柞水縣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根本要求,認真踐行“五大發展理念”,緊扣陜南綠色循環發展定位,貫通落實“五項要求”和“五個扎實”,持續放大“四大優勢”,實施“五大戰略”,振興“五大產業”,打造“五大品牌”,全縣呈現出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動能轉換步伐加快、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2020年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全縣生產總值76.54億元,增速位列全市第二;財政總收入3.99億元,同比增長1%,增速位列全市第一;稅收收入3.69億元,同比增長5.3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分別達27900元、10390元,分別增長5.7%、8.5%。
陜西外貿:增信心 添活力 穩增長
陜西蒲城縣賀興文:麥稈畫鑄就奮斗路
記者實地探訪:陜西西安爛尾樓里的業主們
公益數字化助力鄉村振興,騰訊公益“陜西專場”掀起全民公益熱潮
攻堅克難奪豐收——陜西夏糧大豐收夯實糧食生產基礎
陜西漢中市城固縣以稻漁種養新模式助推鄉村產業興旺
暴雨藍色預警:5省市將現大到暴雨 四川陜西等部分地區有大暴雨
山洪災害橙色預警 山西河南四川貴州陜西局地發生山洪可能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