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5 14:46
河北涉縣早作石堰梯田系統位于河北省邯鄲市,是旱作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數百年來,該系統不僅保留了豐富的傳統作物品種和環境友好的耕作技術,還創造了山地梯田景觀,見證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涉縣旱作石堰梯田區域年平均降水量僅有540.5毫米,且70%集中在夏季,一方面水資源不足,另一方面每年7到8月份又洪澇災害頻發。面對如此惡劣難以生存的環境,當地先民積極順應自然,適度改造自然,鑿石山積卵石以筑長城,聚塵粒而成耕地,于危機中覓得生機。
為了讓土地資源發揮到極致,涉縣群眾充分利用當地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統籌規劃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綠化荒山、山頭栽松柏,興建水利、路邊建水窖,鑿石造田、田里種莊稼,修庵壘堰、堰邊植花椒,形成了獨特的山地雨養農業系統。
山頂茂密的森林和低矮的灌叢、沿山勢蜿蜒盤旋的石堰梯田、山谷的傳統村落以及河流和河灘地,共同構成的復合生態系統,使得他們在限制性資源條件下,既保持了水土,也保存了大量重要農業物種資源。
據調查,涉縣旱作石堰梯田系統擁有176科1204種藥用植物、75科218種藥用動物,其中常用藥物300多種。目前人類栽種和管理的77種農業物種中傳承保護了171個傳統農家品種,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范。
千百年來,勤勞智慧的涉縣人民在順應天時、講求地利、重視人和的農業勞作中,孕育了“應時、取宜、守則、和諧”的農耕文化,憑借著“地種百樣不靠天”的生存智慧,沖破“農業生產靠天收”的自然障礙,使梯田能夠奉獻更多更好的食物,從而保障了人們的生計安全。
上半年全國供銷系統肥料銷量同比增長17.5%
興化垛田農業系統
中國農服故事|李建國:農機自動駕駛系統,讓我的200畝棉田凈賺40...
河北灤州花生:創新發展讓花生變身富農“金豆豆”
河北寧晉:玫瑰花鋪就鄉村振興路
敖漢旱作農業系統
筑牢京津冀生態屏障 河北13萬余名林長守護綠水青山
河北武邑利用農村閑置宅基地建光伏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