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 2022-11-29 10:37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丁國鋒
隨著農房改善、城鎮化快速推進,近年來產生了一大批單村改建、整村合并、多村融合形成的新型農村社區,對傳統的基層社會治理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2019年以來,江蘇省宿遷市探索構建以“一委兩站五崗”為社區組織架構、以“清單+網格”為服務管理路徑、以“村(居)民積分制”為民主自治形式、以“名錄管理”為推動工作抓手的黨建引領、融合共治、運行高效的新型農村社區治理新模式,助力“自治強基”煥發新活力。
重塑組織架構 建強戰斗堡壘
去年12月,宿遷市確定40個首批納入名錄管理的新型農村社區,并計劃到2025年建成205個,約占全市農村社區的17%,這給農村社會治理創新帶來了契機。
2021年12月,宿遷市委書記王昊在全市黨建引領新型農村社區治理現場推進會上提出,全力推動深化新型農村社區治理始終走在全省前列,通過高水平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標準配套,推進嚴格法治、融合共治、數字智治、村民自治,實現黨建引領更強、社區建設更好、服務管理更優、內生動力更足。
宿遷市委還印發《關于進一步強化黨建引領深化新型農村社區治理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堅持把建強社區黨組織作為強化新型農村社區治理的“先行棋”“基本盤”,明確到2025年實現黨組織引領下的社區組織體系進一步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治理體系高效運行,社區治理效能顯著提升,網格服務管理滿意率達到90%以上,居民議事協商機構覆蓋率和美好和諧社區、平安社區、美麗宜居村莊創建達標率均達到100%,社區集體收益達到經濟強村標準。
《實施意見》提出全面推行“一委兩站五崗”組織架構模式。新建新型農村社區統一成立社區黨委(總支),設立黨建工作站和文明實踐站,設置便民服務、產業發展、生態優居、網格治理、富民增收等專職崗位。
“建立定人、定崗、定責和進退有專用機制、評價有專項標準、晉升有專屬通道、待遇有專門保障的‘三定四專’制度,讓村干部干事創業既有勁頭又有奔頭。”宿豫區新莊鎮杉荷園新型農村社區黨委書記閆鳴認為。
聚焦利民便民 提優治理服務
今年以來,泗陽縣城廂街道在全市率先開展“清單制和一張圖”鄉村治理工作范式試點,其中,“清單制”主要包括村級組織的16項主體責任清單、47項“小微權力”清單、80項積分制管理清單等。“一張圖”則向公眾直觀展示各項清單辦理依據、流程和操作細節,推動“清單事項”運行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
“這項創新舉措不僅讓群眾心中有數、按單辦事,干部心中有戒、照單履職,還著力解決基層組織負擔重、為民服務不到位等問題。”泗陽縣城廂街道黨委書記趙宇說。
2019年起,宿遷市還通過持續實施改造提升和新建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民生實事項目,制定10類25項新型農村社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并通過完善“清單+網格”治理服務,建立政府購買社區服務項目、社區公共服務事項“兩份清單”,加大公共服務資源供給,減輕社區發展負擔。
“今年年底前,宿遷將全面建立政府購買社區服務項目清單、社區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到2025年,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農村社區‘清單+網格’治理機制。”宿遷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吳昊介紹。
2022年6月,宿遷市委組織部、市委政法委印發《關于進一步強化黨建引領深入推進“精網微格”工程建設實施方案》,細化治理單元,推動基層黨建網、社會治理網融合更加精準精細,“抓管帶”運行機制更加完善。
宿遷還把“互聯網+”融入新型農村社區治理全過程,深入推進數字鄉村建設進社區,試點運行“智慧農村社區”信息平臺,讓群眾可以線上“找書記、找物業、找商家、找志愿者”,促進居民需求與服務供給深度匹配。
推動融合共治 激發善治活力
“你的積分能兌換一瓶洗潔精,要不要幫你兌換?”7月26日,宿豫區順河街道潤景苑小區微網格聯絡員張淳宇來到小區微網格紅色驛站,小區網格長、黨支部書記錢哨一邊幫他登記積分,一邊和他聊起來。
自2021年起,宿遷市推廣運用村(居)民自治“積分制”管理,建立正、負清單和明細到戶的積分管理卡,及時兌現激勵措施,將農村社區治理由“村里事、獨角戲”變成“家家事、大合唱”。
其中,泗陽縣在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下推行“五紅”積分制,圍繞“紅網格”“紅先鋒”“紅磁場”“紅盾牌”“紅物業”五個方面,分類制定正負積分事項清單,實施積分管理,推動農村基層黨組織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規范化、常態化;泗洪縣推行“黨群互動雙積分制”,采取“黨組織+黨員聯戶+社區居民”的運行模式,分別實行黨員積分制和居民積分制,把鄉村治理與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整治、鄉風文明建設等各項重點任務結合;宿豫區推行“三治”融合積分制,由鄉村兩級鄉賢組織作為積分制管理工作的實施主體,村民委員會提供必要的實施條件和資金支持,鄉鎮政府根據考核結果進行表彰獎勵。
“將積分制引入鄉村治理,有助于解決農村群眾主體缺位、民主管理水平不高等問題,有利于推動農村基層黨組織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規范化、常態化,構建黨組織領導的共建共治共享鄉村善治新格局。”宿遷市民政局局長張保平說。
針對新型農村社區“人戶分離”問題,宿遷市行政審批局、市公安局牽頭探索實行“居住地+戶籍地”雙重管理模式,推動各類幫扶救助、社會保障、涉農服務、治安管理等事項在居住地社區就近就地申辦。
宿遷還積極推行“院落自治”“樓宇自治”等“微自治”方式,及時解決“微難題”“微矛盾”。通過在新型農村社區建立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四會”群眾組織,全域推廣“小村說事日”“廣場夜談”等協商議事活動,村民議事的內容,已經從經濟事項向化解矛盾糾紛、開展移風易俗、維護公共秩序等方面拓展,有力增進了社區的平安和諧。
“輸血”“造血”并舉 理念模式煥新
以鄉鎮財政機制創新 助推基層治理提效
農業農村部中藥材全程機械化專家指導組在廣西開展調研
湖南省農業農村廳農業機械化管理處處長張才道一行蒞臨創新中心考...
合力推進農村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
交通運輸部推進農村公路擴投資穩就業
甘孜州丹巴縣:推進農村污水治理扮靚美麗鄉村
農村手工藝大師可認定為新型職業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