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 2022-12-04 14:34
汽車駛過一段長長的山路,來到一片開闊的坡頂,藍天白云下,一排排藍頂白墻的雞舍映入眼簾,這里便是云南省彌勒市新廣農牧白羽肉雞國產新品種“廣明2號”的培育基地。
肉雞是我國第二大肉類產品,在穩產保供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全國消費雞肉的61%是出自白羽肉雞,但白羽肉雞種源卻由國外兩大育種集團長期壟斷。2021年,“廣明2號”等3個國產白羽肉雞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標志著我國白羽肉雞育種攻關實現從0到1的實質性突破。近日,記者走訪了新廣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廣明2號”核心育種場,了解國產白羽肉雞新品種的選育和市場推廣情況。
生產性能達到國際水平
嫩黃的絨毛、黑色的瞳孔、清脆的叫聲,它們擠作一團,或閉目養神、或好奇地打量著圍觀人群,記者眼前是“廣明2號”的小小雛雞,也是實現我國白羽肉雞種源自主的希望“火種”。
在國家肉雞產業技術體系、農業農村部畜禽聯合攻關、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廣東省良種攻關等項目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聯合新廣農牧,歷經10年攻關,培育出“廣明2號”白羽肉雞新品種,成為打贏種業翻身仗的急先鋒。
“廣明2號”的成功問世,背后是10余項自主研發的新技術。據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趙桂蘋介紹,該品種選育中應用的核心技術是肉雞基因組育種芯片“京芯一號”。這款芯片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自主研發,構建了精準完善的基因組育種技術平臺,能夠提升白羽肉雞遺傳進展速度1倍以上、節省2-3個選育世代,保障了自主品種性能在最短時間內達到國際水平。
針對白雞育種中一些難以度量的性狀,研發團隊采用了一系列智能化表型測定技術,讓測定數據更加精準。測定雞采食量的精確性提高了20%左右,識別雞產蛋數的準確性達到了99.5%。此外,B超的應用能夠識別活雞的胸肉厚度,避免了屠宰測定,X光的應用能夠快速判別雞的腿病等疾病問題。
在養殖方式上,“廣明2號”種雞場采用了高效籠養,每棟雞舍可飼養1.5萬只種雞,是傳統平養雞舍飼養量的1.5倍。種雞場應用了正壓通風過濾系統及后端除塵系統,舍內溫差小、濕度可控,進風過濾消毒,確保空氣潔凈。目前“廣明2號”育雛成活率達到了99.5%,比傳統模式提高了0.5%的成活率,并保障了雞群的健康度。
趙桂蘋介紹,從今年的測定數據來看,“廣明2號”已經達到了國際品種的同期生產水平,42日齡體重、料重比、成活率等重要生長性能指標與國際品種基本持平,異質肉發生率比國際品種低35.2%,肌肉品質大幅提升。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所長、國家肉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文杰表示,育種是一個不斷選擇、不斷淘汰、不斷更替的過程,一旦創新停止,很快就會被市場甩在后面。因此,要通過持續選育提高“廣明2號”的各項性能,爭取超越國際白羽肉雞品種性能,提升父母代和商品代雞的市場競爭力。
市場推廣遠超預想速度
“品種育成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應對國際競爭,提升市場占有率是更大的挑戰。”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黨委書記張明富說。
長期以來,白羽肉雞種源由國外壟斷,德國EW集團旗下的安偉捷公司和美國泰森集團的科寶公司占據了全球97%的市場份額。在此形勢下,“廣明2號”等國產新品種的市場突圍并非易事。
今年,中國農業科學院啟動“白羽肉雞高產高效技術集成與示范應用”項目,聚焦“廣明2號”新品種推廣應用中急需的高產高效配套技術,開展示范基地建設。在華北、東北等主產區布局推廣示范基地,以點帶面,提升“廣明2號”的市場占有率,并引領我國自主白羽肉雞品種的高效綠色生產。
在該項目支持下,目前已經建立了“廣明2號”高效種雞擴繁體系,通過白羽肉雞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商品代的金字塔式擴繁結構,逐級放大推廣數量,能夠帶動肉雞養殖1000萬只。
“今年‘廣明2號’父母代種雞訂單達到20萬套,遠遠超過原定計劃,推廣進展非常好。”趙桂蘋告訴記者。
“前段時間,我帶隊走訪了國內7省13市的白羽肉雞養殖企業,一個直接的感受是,很多企業愿意接納國產品種,具有民族情懷。”新廣農牧董事長梁尚根介紹,今年3月公司動工建設新的育種擴繁基地,明年可投入生產,全部完工后每年可向市場提供35-40萬套祖代雞、1500-2000萬套父母代雞。
預計到2025年,“廣明2號”新品種推廣達到500萬套,年出欄商品肉雞達到7億只,實現自主培育白羽肉雞品種的高效生產,助力優質雞肉產品的安全供給。
為了進一步推廣白羽肉雞國產新品種,梁尚根建議,在市場監管方面,可對進口品種加強審核與監管,與國內配套系審定一視同仁,在資金政策方面,發揮財政產業基金(如種業基金)的作用,支持、鼓勵、引導銀行資金和社會資本參與到育種企業的投資建設中,在宣傳引導上,將國產白羽肉雞品種納入國家品牌宣傳計劃,為國產白羽肉雞品種的宣傳和市場推廣提供有力支撐。
科企深度融合創新實踐
新品種的持續選育和未來推廣,都離不開產學研協同的商業化育種模式。
回憶起與新廣農牧的合作歷程,趙桂蘋用了“并肩作戰”來形容。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的科研人員一次次千里奔赴前往育種場,與企業技術人員和養殖人員共同解決育種過程中出現的種種難題。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與新廣農牧科企攜手、密切合作已有8年,權責共擔、利益共享,是我國畜禽商業化育種的成功典范,是科企深度融合發展模式的創新實踐,實現了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良性互動。”張明富說道。
據了解,下一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將在“廣明2號”培育成功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體制機制創新和合作模式,將研究所的高端人才、技術和平臺優勢,與新廣農牧的資金、管理和產業優勢深度互補,打造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高度融合的商業化育種新模式。
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劉現武表示,白羽肉雞高產高效技術集成與示范應用工作也要強化協同創新。“圍繞所內、院內、國內、國際‘四個協同’的目標,進一步加強院內院外合作,繼續提高協同攻關能力和工作效率,集聚全國肉雞研究等優勢科技力量和資源,完善覆蓋全國的合作攻關聯盟,共同推進技術集成示范工作,努力開創協同創新、聯合成果轉化、同步示范展示的工作新局面,構建全國大聯合、大協作的高效協同創新與成果轉化機制。”
產學研協同之下,科研人員更需要著眼于產業實踐,從產業一線提煉科研選題。劉現武建議,要從實踐中發現制約白羽肉雞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強化協同攻關。對于目前沒有適宜技術解決的問題,要堅持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及時將產業問題轉為科研選題,最終服務產業發展。
歷時43年,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肉牛新品種“華西牛”來了!
畜禽養殖如何應對高溫天氣
五項措施加速自主培育白羽肉雞品種推廣
畜禽維生素K缺乏癥如何防治
潛心鉆研育良種 科技創新結碩果——揚州大學農學院推動作物遺傳...
閔東紅:心懷種子夢 愿做育種人
“夏淡”保供青菜新品種亮相 類似“霜打菜”口感受歡迎
肉雞疾病四大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