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4 15:20
基層社會治理最有力的力量來源于群眾。近年來,山東單縣南城街道聚焦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難點、痛點、堵點,直面基層任務頭緒多,一線人員力量不足,政府與群眾之間聯絡不暢通等問題,打破原有管理模式,進一步整合資源、創新機制,以街道社會組織孵化中心為基礎,以17個村(社區)和42個小區(網格)黨支部為依托,以105名村(社區)“兩委”干部和89名網格員為支撐,以294名綜合事務協理員、890名樓長單元長、300余名志愿者為補充,充分發揮群眾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大力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2020年被評為“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委員會”,今年1月份被省委授予“平安山東建設先進集體”。
一、打造“協理善治”新路徑,推動市域社會治理提質增效。
山東單縣南城街道位于單縣主城區、轄17個村(社區),常住人口達14萬人,社情民情復雜。為有效打通政府和群眾之間的堵點,山東單縣南城街道著力抓住“人”這一關鍵,通過采取村(社區)推薦、群眾推選、個人自薦的方式,整合294名紅白理事會、人民調解委員會、婦聯執委“三支隊伍”力量,規范命名為“綜合事務協理員”,明確職責、加強指導,充分發揮他們地熟人清、德高望重的工作優勢,從而推進疫情防控、“美麗庭院”創建、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等各具體項工作任務快速有效落實。同時嚴格考核管理,將入黨積極分子、村(社區)“兩委”后備干部納入協理員隊伍培養鍛煉,為“綜合事務協理員”隊伍的健康發展提供堅實保障。經過兩年多的運行實踐,山東單縣南城街道“綜合事務協理員”為增強村(社區)發展的活力注入“強心劑”,基層服務更加便捷,干群關系更加凝聚,為推動新時期基層社會治理賦予了新的內涵。
二、創新小區管理模式,巧解社區治理“難題”。
“停車困難、上下樓漏水、寵物擾民……”,城市小區事務紛繁復雜、群眾訴求多元、溝通對接較難,一直是社區治理的重點和難點所在。為破解這一問題,山東單縣南城街道以居民樓這個社區治理的最小單元格為載體,創新設立樓長、單元長,通過居民自主報名、業委會組織推薦等方式,從思想覺悟高、溝通能力強、群眾基礎好、了解居民住戶信息、熱心和支持社區事務的居民中選聘890名樓長、單元長,作為政府和群眾之間的“雙向代言人”,與網格員和社區“兩委”干部互相補位,切實發揮好在社區建設中既代表業主發表訴求,又代表政府傳達政策的承上啟下作用,帶領推動更多居民力量參與到基層社會治理當中,實現了從居民樓到社區由點及面的精細化管理,讓居民真正成為基層社會治理提升的受益者。
三、健全志愿服務體系,推動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再提升。
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群眾對基層治理、公共服務的需求呈爆發式增長,僅靠政府的作用難以完全適應社會治理各方面的需求。山東單縣南城街道將居民需求與志愿服務密切結合,豐富社會治理手段,充分滿足城鄉居民隨時代變化而產生的新需要。一是加強孵化培育。擇優選擇一批社會效益大、輻射范圍廣的社會組織比如斑馬救援、義工協會等入駐街道社會組織孵化中心,為其提供辦公場地、活動場地以及公共服務平臺,在為百姓群眾貼心服務的同時,為入殼孵化的社會組織提供系統專業指導。二是充分挖掘“能人”。充分挖掘對村居工作有熱情、有擔當、有想法的“能人”,發揮他們在群眾中的號召力、影響力,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以“村居能人”為“點”,以志愿服務為“線”,以受益群眾為“面”,激發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確保每個村(社區)都有一支隨時“拉得出”、“靠得住”、“沖得上”的志愿服務隊伍。三是強化動態管理。在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做好志愿服務隊伍的聯絡凝聚和備案管理,把志愿者組織、隊伍轉化成為穩定高效的社會治理工作力量。同時充分利用在志愿服務活動中所形成的組織動員和專業引領優勢,在1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加大志愿者招募力度,為返鄉大學生提供假期社會實踐活動平臺,招募青年志愿者投身到社會治理、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疫情防控等工作中去,推動志愿服務工作更具人氣、更有活力、更可持續。
下一步,山東單縣南城街道將緊緊圍繞縣委“重點突破、爭創一流”的工作主基調,立足南城實際,不斷強基礎、補短板、抓重點,全力開創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新局面,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來源:山東省單縣南城街道辦事處
審核:吳興民
編輯:孫朝陽
監審:卜慶鵬
聲明:該賬號所發布內容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原創文章相關權益歸作者所有,會標注作者信息;授權原創文章相關權益歸作者和數字鄉村頻道聯合所有;供稿文章會標注供稿單位、作者和版權信息;轉載文章會標注來源。如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發布內容僅代表作者和供稿單位觀點,不代表數字鄉村頻道的立場及觀點。數字鄉村頻道供稿郵箱:ishuzixiangcun@163.com。
[重慶]山東特色品種“飛”進重慶,累計引入24大類120多個農業品
山東省大型智能農機裝備科技示范工程實施方案論證會舉行
?即墨藍村:基層理論宣講,奏響惠民好聲音
山東:依托文旅融合 為鄉村非遺注入活力
山東省關于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機械補貼額一覽表(第二批)的公...
楊華:為群眾辦點實事,為鄉村振興貢獻一份力量!
西藏這十年:資源下沉,群眾健康獲得感成色更足
柿子紅了,道路通了——山東臨朐縣山村振興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