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報 2022-11-30 19:49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凌云縣伶站瑤族鄉浩坤村近年來每年秋季學期開學前都會召開獎學座談會,對品學兼優的學子進行獎勵。在今年的座談會上,考上大學的瑤族學生韋華東領到了村里獎勵的1800元獎學金和1個行李箱,他激動地說:“我一定時刻感恩黨和政府的關懷,牢記家鄉父老的期盼,努力學習成才,報答社會!”韋華東是浩坤村走出的第70個大學生,也是近十年來的第60個大學生。
如今,一個村里出幾十個大學生也許不稀奇,但對于昔日貧窮落后的浩坤村來說實屬不易。
浩坤村地處大石山區深處,村莊依山傍水、風景優美,但四周都是陡峭的石壁,過去沒有通公路,村民外出要在浩坤湖上劃著竹排走一段水路,再徒手爬上70米高的“豬籠洞”,翻山越嶺,要花4個多小時才能到達集鎮。吃玉米糊、住茅草房、喝望天水,曾經是這里的生活常態。層層大山鎖住了浩坤村的發展活力,也絆住了學子們的求學之路。直到2005年打通了出村隧道,浩坤村才迎來發展轉機,終于在2007年破天荒地走出了第一名大學生。此后,浩坤村也迎來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2012年以來,村黨組織帶領群眾拓寬公路隧道、修筑通屯道路、開展環境整治,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終于拔了窮根、換了舊貌,推動昔日窮山窩蛻變成新桃源,建成了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濕地公園、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從村里開車到集鎮只需要15分鐘。村民通過資源租賃、門票分紅、景區就業、旅游民宿等途徑,在家門口實現增收致富,再也不用為交不起學費、山路難走而發愁。“過去我連做夢都想不到每一個屯都能通硬化路,也想不到在家門口就能創業就業。如今,連我們曾經遙不可及的大學夢也終于在年輕人身上實現了!”老支書勞可先感慨地說。
這些年,為了讓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上學有保障,村“兩委”干部、駐村工作隊員、幫扶干部逐戶逐人核實情況,積極為村民申報學前教育保教費、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補助、高中生免學雜費、雨露計劃、助學貸款等各類教育幫扶政策,實現應補盡補、應幫盡幫。村民羅玉直是典型的因學致貧戶,過去依靠種地和務工的微薄收入供四個孩子讀書,生活非常艱辛。在國家政策的有力扶持下,如今三個子女得以順利完成大學學業并找到穩定工作,小女兒正在讀大學。羅玉直每每說起自己的四個孩子,他總是既激動又滿足:“感謝國家的好政策和幫扶干部的傾心幫助,讓我們過上了今天的好日子!”
為了扭轉部分村民不重視教育以及學生厭學的現象,駐村干部深入開展“第一書記夜話”活動,組織村民回顧艱苦奮斗歷程,探討發展致富路子,引導村民重視子女教育,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同時,組織開展“第一書記進校園”活動,駐村第一書記經常深入學校為學生授課,以自身成長經歷激勵學生努力讀書成才,還爭取財政資金和社會資源完善教學條件,先后為村小學引進6名支教教師,給學校解決了實際困難。為杜絕學生輟學現象,村“兩委”干部和駐村干部建立分片負責、聯系到戶到人制度,加強與教育部門、學校的溝通聯系,及時介入有輟學傾向的學生家庭,耐心細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切實為學生及家庭排憂解難,連續多年實現“零輟學”目標。
為進一步營造崇文重教的良好氛圍,強化正向引導作用,浩坤村還著力構建助學長效機制。在駐村干部的積極爭取下,愛心企業慷慨捐資助學,建立了30萬元的“瀚德—浩坤啟智基金”,每年出資1.5萬元資助考上大學和示范性高中的品學兼優的學生;實施“浩坤—必晟助學圓夢計劃”,每年出資2萬多元資助5名家庭經濟困難的中小學生,跟蹤幫扶至大學畢業。村里每年還從集體經濟收入中提取部分福利費,資助品學兼優或家庭困難的學生?!斑@幾年駐村第一書記為我們建立了很好的助學機制,我們更有信心把孩子培養好,相信今后會有更多的學子發奮讀書、走出大山!”村民勞可行信心滿滿地說。
10年走出60個大學生,是浩坤村昨天的發展縮影,也是今天的發展基礎,更是明天的發展底氣。村黨組織將繼續推進教育發展、人才振興,努力讓大山里飛出更多“金鳳凰”,書寫更加輝煌的村屯振興篇章。(作者系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派駐凌云縣伶站瑤族鄉浩坤村第一書記)
天津北辰區青光村:億元村三產融合發展 農文旅為“金鳳凰”點睛
山窩里飛出“致富鴿”
中共二十大為何以戰略思維布局“國家安全”?
昔日脫貧攻堅做樣板 今朝鄉村振興開新局
共同締造 | 昔日大雜院,如今美家園...
浙江文旅觀察:戶外運動何以成假期標配?
海灘驚現大量海腸,天上何以掉“餡餅”?
尼山論壇:千年傳統文化何以“撩動”年輕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