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正安 2022-11-04 13:36
今年以來,正安縣為了讓“五強組織”這一創新之舉在該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著力選優配強基層力量,夯實鄉村振興之“基”;持續推動就業增收,筑牢鄉村振興之“本”;扎實推進基層治理,塑美鄉村振興之“形”;做大做強集體經濟,繁榮鄉村振興之“根”;全面建強人才隊伍,留住鄉村振興之“才”。
村級黨組織作為“五強組織”的創建主體,該縣抓住鄉村振興的“前沿陣地”這一關鍵,不斷健全“行政村黨支部(黨總支、黨委)—網格(村民組)黨小組(黨支部—黨員聯系戶)”的村黨組織體系,通過評選命名一批示范鄉鎮、示范村,每年常態化開展軟弱渙散黨組織排查整頓,抓實支部晉級、黨員晉星和黨員積分制管理等,提升基層組織戰斗力、凝聚力。通過選準一個人、振興一個村,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實現村級換屆后學歷年齡“一升一降”。同時,開展村黨組織書記“擂臺比武”,目前,共選派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95支294人、第一書記95名、駐村干部199名。
今年以來,該縣把抓實“雙培養”工程作為破解鄉村振興人才的制約因素、推動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堅持“雙向選育”“雙師幫帶”“雙員助力”和“雙處實踐”,集聚一批引領農業產業發展的領軍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隊伍。
培養一批留得住的本土人才、引進一批急需用的高端人才、回引一批正安籍在外優秀人才、選派一批務實擔當的鄉村振興人才,這“四個一批”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是正安縣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的一大亮點。
該縣全力推進實施“一戶一策”。圍繞實現“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增速達16%以上、三年內完成1萬元以下脫貧人口收入超過1萬元”目標,縣委、縣政府研究出臺了《正安縣關于實施“一戶一策”促進脫貧人口增收的意見》,聚焦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制定了“以脫貧戶增收為核心、以產業就業為重點、以兜底保障為補充”的十一條硬核舉措,目前已全面完成摸排工作,正在“因戶施策”精準鎖定到戶措施,確保年內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持續穩定增收。
該縣堅持上下“一盤棋”思維,搭建“村級黨組織+網格化黨組織”組織體系,成立聯合黨組織、產業鏈黨組織、壩區黨組織等26個,在快遞行業、供銷合作社、客運公司等領域發展黨員12名,引導109個“兩新”組織黨組織與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完成結對,235家“兩新”組織出資、出力、出物,推動村級集體經濟“枝繁葉茂”。
同時,積極爭取村級集體經濟財政扶持專項資金1000萬元,有效整合涉農資金500萬元,通過“黨建帶社建,村社共建”,推動供銷合作社與農村各要素資源及農民深度融合發展,積極對接珠海和橫琴粵澳深合區,累計爭取項目10個,涉及資金6000余萬元。
該縣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臨街占道辦理紅白事突出問題,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領導作用,積極組織開展排查整治工作。利用鄉鎮閑置校舍、空地、房屋等集體閑置資源落實集中辦理紅白事場所,從根源上解決問題。該經驗做法得到省委組織部高度認可,并在《貴州省基層組織建設》上刊載發布。目前,正在探索以支部為引領、村民小組為基本單元、黨員群眾為主體的“黨建+組委會”鄉村治理新模式。同時還通過“組委會”聚攏各類人才213名,為民辦實事156件。
近年來,正安縣通過深化黨組織領導下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用網格化組織體系保障“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作用發揮,創新黨建引領下的微治理模式,完善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群眾自治組織運行機制,帶動各地制定完善村規民約、行為準則、家訓家規等,引導群眾積極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真正做到了尊重和發揮人民群眾主體地位。
鄉村要發展,保障是關鍵。該縣堅持大抓基層鮮明導向,持續加大基層保障力度,激勵鄉村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在鄉村振興一線激揚起干事創業的強勁動力。
正安縣通過實施“五強組織”建設,打造了“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升級版,實現了組織強根子、能人進村子、致富有路子、治理有法子、村莊變樣子,鄉村面貌煥然一新,一幅幅生態美環境優、生產美產業強、生活美百姓富的美麗鄉村新畫卷正在黔北大地徐徐展開。(楊媛媛 陳穎)
來源:天眼新聞
正安:“一戶一策”力促脫貧人口持續增收
正安縣:做好生豬穩產保供 端穩“肉盤子”
山東寧津縣:“智慧村情”系統賦能鄉村治理
解讀“十八洞村”密碼 砥礪鄉村振興奮斗之志
[廣西]小小百香果 振興大產業
[四川]保護“越西蘋果”,助力鄉村振興——越西縣大瑞鎮建成“四...
閃電評論丨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讓齊魯樣板更可期
守好綠水青山,走好鄉村高質量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