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湖融媒 2022-12-05 16:33
鹽湖區泓芝驛鎮王過村被農業農村部評為“2022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酥梨村”的幸福密碼

▲春天,王過村梨園吸引了眾多游人拍照賞花。
這里是遠近聞名的“酥梨村”,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加上梨農的辛勤勞作,讓酥梨成了村民的“搖錢樹”;這里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鹽湖區有名的“美麗鄉村”和“鄉村振興示范村”,曾入選山西省第二批AA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這里就是鹽湖區泓芝驛鎮王過村。不久前,王過村被農業農村部評為“2022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11月22日,記者走進王過村,探訪了解這個古樸而又美麗的村莊的“幸福密碼”。
業態創新融合:見到梨農王運紅時,他正熟練地操作著小型拖拉機從整齊的梨樹行間開過,轟隆聲中,一堆堆樹枝就被機器粉碎并掩埋在土壤中,梨樹地也很快就恢復了平整。
眼下正是梨樹修剪的關鍵期,以往,這些修剪的樹枝要梨農們一個個彎腰撿拾并用三輪車拉回家。而如今,機械化和科學種植技術為王運紅和其他梨農減輕了負擔,讓農業勞作也變得“高大上”。“樹枝還田有利于防凍,粉碎的樹枝還能轉化成有機肥,可以增加土壤肥力,進而提高酥梨的品質。”王運紅告訴記者,推廣機械化后,他一個人一天就能為20多畝地進行樹枝還田,效率大大提升。
王過村全村人口1600余人,耕地面積4200畝,其中,酥梨種植面積3800畝,平均年產量超1500萬公斤,年產值3000萬余元,人均純收入1.8萬多元,同時還輻射帶動周邊鎮村發展酥梨種植規模近6萬畝,產品更是遠銷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2013年12月30日,國家正式批準對“王過酥梨”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王過酥梨”先后榮獲中國農博會金獎、北京世園會優質果品大賽金獎、山西省優質水果展評會金獎等多項大獎。
王過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王海波告訴記者,今年,全村酥梨產量2000萬余公斤,畝產超過5000公斤,人均純收入近2萬元。
王運紅是王過村新型職業農民的代表,這得益于村里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和組織梨農外出學習帶來的思想觀念的轉變。近年來,王過村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農旅融合,持續助推鄉村振興。一方面,該村爭取鹽湖區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核心區項目,打造70畝酥梨現代精品示范園,實現水肥一體化、機械化管理,通過大數據實現病蟲害監測防治、風力防凍、高位噴灌等高科技設備的精準控制,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另一方面,該村以農旅融合為抓手,立足“王過酥梨”金名片,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梨花節”,至今已成功舉辦9屆。依托核心區,村里精心修建了梨文化主題公園,發展“春賞萬樹雪、秋覽萬顆金”的綠色觀光采摘旅游,實現年旅游接待3萬人次,年收入超50萬元。
日子紅紅火火:王過村53歲的村民王歸獅家里有20畝酥梨,今年賣梨收入20萬余元,辛苦一年能有個好收成,一家人都很高興。“今年梨賣得好,給兒子買了車,裝修了房子,就等著娶個好媳婦了。”說起以后的生活,王歸獅難掩喜悅,眼神里充滿希望。
連日來,村民王乃普靠著給別人打零工修剪梨樹,一天工作8個多小時能掙180元錢,而且是工資現結。在他看來,如今的日子是真的好,只要自己勤快,在家門口打零工就能養活一家人。王乃普家有10畝梨樹,除了自家的梨樹收入,他每年通過給別人修剪樹木、采摘、包裝等零工,就能收入2萬元。
近年來,在王過村,和村民的腰包一起鼓起來的還有村民的精神面貌。在梨文化主題公園,泓芝驛鎮的村名史話、非遺文化和名優特產等都被生動地展示在文化墻上;“王過亭”“詠梨臺”和活動廣場既是游客觀景賞花的絕佳地,也成了附近村民日常文化活動的聚集地。
站在“詠梨臺”上,全村的幾千畝梨樹盡收眼底,遠處就是峨嵋嶺。每到春天,大片的梨花盛開,潔白如玉,煞是好看。到了秋天,這里空氣濕潤,身處其中,也讓人心曠神怡。天氣好的時候,“詠梨臺”廣場上總是聚集著一群老年人和小孩子,嬉笑打鬧,談天說地,幸福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61歲的王精草喜歡拍短視頻,是王過村的“網紅”。從鄉間小路、農家小院到“詠梨臺”廣場,無一不是她的創作園地。村里志趣相投的人,無論年齡大小,都可以成為她短視頻中的主角,視頻題材也多是大家閑暇娛樂和反映新農村新氣象方面的,讓人開心一笑的同時,也傳播了正能量。
說起自己的作品,王精草頗感自豪。她告訴記者,她在抖音平臺有8000多個粉絲,其中一個作品點贊量達到5000多個,曾有人找她帶貨,但被她拒絕了。“年紀大了就圖個開心,生活在我們村我覺得很幸福,拉著大家一起拍個視頻,每天歡聲笑語不斷,周邊村都羨慕我們。”王精草說。
王海波向記者介紹,村里經常性開展技能培訓、送戲下鄉、籃球比賽、拔河比賽等文體活動,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村民自發創作的村歌《王過梨花開》,歌詠第一代種梨人篳路藍縷,憧憬王過村美好明天同時,也寫出了全村上下團結一心的奮斗精神。
基層治理有方:2020年,該村高標準打造融商務接待、客商服務、休閑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新黨群服務中心。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開展以來,王過村堅持把“黨的全過程領導”作為基層治理的首要原則,著眼“五面紅旗”創建,抓住關鍵人、盯住關鍵事、扭住關鍵處,做實治理支點,凝實治理合力,堅實治理根基。
同時,該村把提升組織力作為工作重點,突出政治功能,做到黨員發展、教育、管理、監督四個“嚴格”,村“兩委”團結和諧,奮進向上,敦促全體黨員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踐行為民宗旨,健全黨群服務中心值班接待、“黨員聯戶”“黨員入戶”等機制;持續改進作風,更好服務群眾,每逢重陽節、春節等重要節日,全村黨員自發捐款捐物,對70歲以上老年人進行走訪慰問,讓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
近年來,該村堅持產業與鄉村發展并重,積極爭取各級各部門支持,持續完善村級基礎設施,爭當改廁、“煤改電”、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大好政策的先行者、受益者。近年來,全村改廁覆蓋占比98%以上,村級道路硬化8000余米;打造廉政文化長廊,黨建文化墻;成立公益環衛隊伍,定期對村內巷道衛生和“三堆”進行清理,對村內垃圾實行分類處置,設置垃圾桶47個,實現了基礎設施、村居環境、村容村貌和生活水平持續優化,為來往客商游人留下了美好印象。
同時,該村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開展文明村創建工作。將4個居民組19條巷劃分為9個網格,網格之上設立網格長,由支部統一管理,建立“網格管戶、黨員聯戶”的“雙到戶”機制,做到矛盾糾紛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化解調處。
鄉村振興東風起,千年古村換新顏。在多屆黨支部的持久努力下,王過村憑借有力黨建帶動、精準產業定位、清晰發展思路和創新農旅融合,使酥梨產業蓬勃發展。邁向新征程,王過村“兩委”將始終牢記初心使命、勤勞務實擔當,團結帶領全村人民,奮力趟出以酥梨產業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發展新路。
習語品讀|APEC上的中國智慧:從“以水為喻”到“以路引領”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把二十大精神帶到基層一線】王潤在西社鎮和經開區宣講黨的二十...
老宅改造受歡迎,和美鄉村建設需激發村民主動性
用脫貧攻堅“金鑰匙” 開鄉村振興致富門(我們的新時代)
建設美麗家園 守護幸福生活
從“美麗”到“和美”,鄉村建設有什么不同?聽聽專家怎么說
河南省信陽市新縣—— 發展特色產業 推進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