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睢寧 2022-12-05 18:05
童年的故土,無論你走多久走多遠,無論你長多大長多高,也無論你是窮也無論你是富,你在他鄉經歷過多少錦衣玉食,當你的雙腳一踏上故鄉的泥土,你童年的一切都回來了,鮮活而又真切地生動在你的記憶里。
01.
我童年的故土在龍集,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地方。東邊有一條牛鼻河,西邊是老龍河的發源地,史載為古黃河決堤而形成的一條古河,起源于龍集西北藕池,經龍集南流過朱集、南廟、武宅、小朱折向東,經小夏、找溝、七咀子入徐洪河(原安河)。在睢寧縣境內全長62.32公里,流域面積893平方公里。 這條河流為世世代代的龍集人,為土地上的生命,提供了足夠的營養和生存的可能。 龍集街就坐落在這兩條河之間。原有的老街不像現在的新街那么寬闊現代。它是一條窄而長的街道,青石板由東向西,由低向高鋪就,大小不一,光滑锃亮,如同鏡子,兩邊店鋪多是高宅木窗。兵荒馬亂的年代,四周挖溝筑圩,以防兵匪。 龍集民風純厚,友善好義,且聰慧敏捷,敢于擔當。睢寧縣“龍姚魏”革命老區,把龍集排在首位,也就不難理解了。
02.
農歷二七四九是龍集的集日,在周邊地區享有盛譽。交易的都是老百姓地里所產、家里所養。街西頭一人巷里是雞魚市,街東頭是柴草市,而牛羊市或東或西,變動不定。

以改革開放為界,以前的繁榮是窮繁榮,無非是交換過窮日子的必需品,柴米油鹽、瓜桃梨棗、鞋襪衣帽、籃筐扇席。以后的繁榮是漸漸豐富了的繁榮,城市里的商品很快在集市上出現,洗衣機、電視機、冰箱、冰柜、電動車,趕集的老百姓眼睛里就有了驚奇的光芒。
龍集街上原有幾件傳統的人們交口贊美的東西,一是牛羊肉,貨真價實;二是羊角蜜三刀和蠶豆花,工藝一絕;三是食醋和甜油,老人講比古邳貢給皇上的甜油還好。至今,除了牛羊肉之外,其他的已經失傳了。

03.
除此之外,龍集西頭的周家豆粥也聞名四鄉。清晨,隨著一聲悠長的“喝粥一一”,那濃稠的豆粥香氣隨風飄來,聞者肚子就咕咕叫喚起來了。那豆粥每喝一口,碗中現一小窩,如佳人酒窩,卻又入口即化,喝畢碗不掛汁,細瓷白亮。 而東頭煎包油條,金亮誘人、外脆里軟,味道純正新鮮。油條中空,入口脆響如琴。5分錢一根,有人批發4分錢一根去溜鄉,裝入竹籃中,沿村叫賣,一根掙錢一分。 令我深感意外的是,龍集人現在把他們的東西,在網上直播帶貨了。還有一位回鄉創業大學生,在家生產加工體育健身器材,也在網上銷售。過去是溜鄉,現在是溜網了。
美呆了!!畢節這里現霧淞奇觀
高峽出平湖 深山藏美景!這里是平陸大河廟
碧峰萌蘊:這里藏著人與動物的相處之道
冷冷冷,金山這里的草莓穿上了“保溫衣”!
寒潮天氣,農作物防寒防凍技術應對措施看這里
秀麗小巧的菜園、錯落有致的房屋……金山這里越來越美是因為→
1600多名鄉土人才!睢寧這個鎮怎么做到的?
這里的小黃瓜堪稱“完美”,遭貨主“狂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