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日報 2022-12-06 20:57
“我們搬到新社區,住上了新樓房,以為老村只能保留在記憶中。現如今,在鄉村記憶館看到了拆遷前的視頻影像,我看了好幾遍,每看一遍都會感動地流淚?!眽酃馐袪I里鎮陳家營村村民陳繼河說。
據了解,2018年、2019年的洪水災害沖毀了營里鎮的一些村莊房屋;2020年4月,壽光市啟動了最大農村社區——道口社區遷建工程;2021年底,59棟40萬平方米的居民樓拔地而起,道口社區十個村2700多戶喜分新房,7300多名群眾搬進環境優美、配套設施齊全的道口社區,開啟了幸福新生活。為了方便服務群眾,壽光市營里鎮在道口社區建設了4000平方米的社群服務中心,其中在二樓建設了600平方米的鄉村記憶館。該館共分為十村印記、走進歷史、留住鄉愁、匠心傳承、時代步伐、魅力營里六部分。
日前,記者在鄉村記憶館看到,這里有秦始皇曾在此筑臺望海的傳說,也有孫臏廟等古跡再現。10個村的村志詳實記載著一代代人的戶口變遷,一段段“觸摸鄉村”視頻資料,記錄著道口人的生活和大事,并通過實景影像,再現村莊的各個角落,讓村民仿佛回到故鄉,再次感受那濃濃的鄉情。
耬、犁、鋤、鐮、石磨、風箱,一件件農耕工具和家居老物件映入眼簾,勾起村民們的鄉村記憶?!斑@些老物件都是大家自發捐獻的,有的老物件相當珍貴?!眳⑴c鄉村記憶館籌建工作的志愿者、營里鎮南單后村的單振魯介紹說。
鄉村記憶館中的“匠心傳承”部分主要展現了營里鎮手工業的悠久歷史,有泥塑、葫蘆雕刻、草編等工藝。其中,“煮海為鹽”板塊介紹的是海鹽發展,講述了“鹽圣”夙沙氏煮海為鹽的傳說,記錄著營里鎮在壽光海鹽產業方面的重要地位。
“拼搏是萬千道口人刻在骨子里的時代基因。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換來了今天的和平,這上面的先烈代表都是道口人,多讓孩子們來看看,讓他們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卑徇w村王河南村黨支部書記王延會邊介紹紅色群英譜邊囑咐參觀的村民。
鄉村記憶館里還展出了建蝦池造鹽田,上萬人轟轟烈烈開發壽北的場景以及種糧大戶喜獲豐收、特色產業蓬勃發展的美好畫面。
據單振魯介紹,今年7月底,當聽到要籌建鄉村記憶館的消息后,他心里非常激動,甘當志愿者,搜集整理原始資料圖片,撰寫記憶館需要的文字材料,制作各個拆遷村留念視頻,并利用自媒體公眾號收集農村老物件,他還無償提供自己多年來拍攝的500多張資料照片和100G的視頻。(濰坊日報)
街角記憶:傳統爆米花
打造特色品牌 傳承記憶味道
丘北石別村:傳統村落鄉愁濃
【央媒聚焦】涿州:千年繩鏢技藝留住文脈鄉愁
金山這個試點項目,守護老年人的記憶力!
一個人與一群獼猴的33年 護林員在海島上保護珍稀動植物資源,為...
[甘肅]崇信:田園“鄉愁”富農家
解碼海派“新鄉村”:人居環境“留住”浦東曹路“新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