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視網 2022-11-18 10:49
千年古槐樹枝繁葉茂,汩汩古泉清澈見底,鄉村小巷古樸靜謐……這兩年,甘肅省崇信縣錦屏鎮趙灣村成了游客紛紛“打卡”的鄉村旅游目的地,誰也無法將眼前這個古風古韻十足的美麗鄉村與當初被稱為“石頭村”的貧困村聯系在一起。
“為了建美建好趙灣,我們堅持充分展現鄉村原貌,保留自然景觀,建設一個原汁原味的山村,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趙灣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柴東偉說,趙灣村堅持以鄉村振興為統攬,以建設“美麗趙灣、槐蔭趙灣、魅力趙灣”為目標,立足村里的千年古槐群、百年老泉、知青民俗大院等特色資源,挖掘文化底蘊,突出古色古香,注重保留本土特色和鄉土氣息,保護傳統村落和特色風貌,堅持不搞大拆大建、不損村落傳統,著力打造“槐蔭趙灣”鄉村旅游品牌,保護了青山綠水,留住了鄉愁記憶,打造了集田園風光、休閑度假、親水游樂、農事體驗、根雕藝術于一體的農旅融合發展新路子,促進了群眾增收致富。
從昔日貧困的“石頭村”,到今天的美麗古村,趙灣村的“涅槃重生”,只是崇信創新探索鄉村建設思路和路徑的一個剪影。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抓好鄉村建設工作,崇信縣注重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特色風貌,對全縣79個行政村進行了分類定位,整合編制村莊規劃69個,集中打造了以農民創業孵化為支撐的木林村,以傳統村落保護為主景的趙灣村,以果菜產業開發為主導的東莊村、木家坡村,以農旅融合為主題的黃寨村、黃花塬村等一批各具特色的鄉村建設示范典型。去年,全縣高質量建成14個省市級鄉村建設示范村,今年正全力打造省級示范村10個、市級示范村12個、縣級示范村10個,全縣示范村占比達70%以上。
“自去年被確定為甘肅省級鄉村建設示范縣以來,崇信縣委、縣政府按照‘填平補齊、完善功能、打造提升’的工作思路和‘規劃引領長遠、建設打牢基礎、產業促農增收、整治優化環境、治理創就文明、機制保障落實’的工作路徑,扎實推進‘183’行動,集全縣之力打造了一批富有隴東特色、承載田園鄉愁、體現現代文明的升級版鄉村,形成了全面推進鄉村建設的良好態勢。”崇信縣有關負責同志介紹。
在柏樹鎮木家坡村,村里建設的“奮進者”木馬成了周邊及外地游客眼中的“網紅打卡地”,木家坡村也變成了“網紅村”、富裕村。
“我們以建成‘奮進者’木馬為契機,創造性地把木馬與暖泉相結合,注冊申報了‘木馬暖泉’品牌,研發木馬暖泉酒、腕帶、T恤等系列文創產品,初步實現‘吃住行游購娛’一條龍服務,有效推動了生態‘顏值’轉化為經濟產值。”木家坡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路喜秀說,村里以人居環境整治為鄉村振興的“先手棋”,在“謀、拆、建、管、用”上聚力突破,村容村貌顯著改觀,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群眾收入和幸福指數持續提升,先后被評為全省美麗庭院示范村、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和省列鄉村建設示范村。如今的木家坡村已走上了農文旅融合發展路子,今年累計接待游客3.6萬人(次),綜合收入達380余萬元。
在黃花鄉黃家塬村,當地圍繞“感受歷史變遷、追尋歲月溫度”這一主題,深入挖掘“老地方、老故事、老物件、老習俗、老味道”等資源,活化鄉愁記憶,把舊村落建成了原生態、鄉情濃的鄉愁記憶園,實現了古樸氣息與現代風格、鄉村建設與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我們充分挖掘三位小英雄、娑羅樹傳說等老故事,培育了紅色研學游、古樹名木游等特色旅游品牌,打造了紅色主旋律、傳奇賦色彩、文明筑新風等特有人文遺產,累計接待游客5萬人(次),開展教育研學35場(次)。”黃花塬村黨支部書記潘婷婷說,村里還以打造記憶中的家鄉美食為切入點,采取“合作社+企業+農戶”的模式,建辦了特色農家樂和民宿窯洞,推出罐罐茶、酒米卷、鄉土野菜等隴東農家特色美食,吸引游客消費,每年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上,帶動22戶群眾依靠鄉村旅游產業增收,真正實現了以農促旅、以旅富農。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魯明
【甘肅】全省鄉村產業發展推進會在武威召開
甘肅夯實基礎設施福澤百姓
甘肅人大代表奔忙田間地頭傾聽民意:建言獻策基層產業發展
甘肅金塔:機采番茄迎豐收 訂單種植有保障
【大河奔騰看甘肅】生態洮河幸福長
不肯服輸 一路奔跑的農家女
甘肅環縣 安掌村有了數字鄉村云平臺
“我和我的新時代”鄉村振興調研行農村篇 記得住鄉愁、看得到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