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經濟日報 2022-12-08 13:59
近日,山西省鄉村振興局推出了“十四五”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幫扶政策解讀之產業幫扶(以下簡稱產業幫扶政策),為脫貧戶開拓鄉村產業的新方向,為鄉村振興持續輸出動能。
產業幫扶政策提出,要加大財政、信貸、保險以及鄉村特色產業支持力度。其中,省級安排到縣銜接補助資金用于產業發展比例不低于55%,46個重點幫扶縣不低于60%;對確有需要且具備還款能力的脫貧戶和監測戶,單戶小額信貸可擴大至10萬元;擴大農產品價格險、災害險的覆蓋面;每年投入400萬元支持10個旅游扶貧示范村發展鄉村文旅項目,優先帶動脫貧戶和監測戶發展生產和務工就業增收。2022年全省打造100個鄉村振興特色產業示范基地,每個基地省級補助重點幫扶縣300萬元,補助整體推進縣和先行示范縣200萬元,用于特色產業項目獎補和貸款貼息。
只有把產業發展起來,才能讓村民可持續增收,脫貧成果才能穩得住。“今年我家修這兩間窯洞時,政府還給發了補助。”靜樂縣王端莊村庭院經濟示范戶王九全站在自己的窯洞前介紹說,“在政府幫助下,我們養雞、養兔子,種山楂樹、種李子樹,吃起了庭院經濟這碗飯,掙了不少錢呢。”
據了解,靜樂縣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和交通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庭院經濟,將其作為實現農民增收的突破口。該縣通過全面走訪農戶,綜合分析、逐戶研判,最終選擇有發展條件的鄉村先行示范,王端莊村就是其中之一。
該縣產業幫扶政策明確,對發展庭院經濟的脫貧戶和監測戶,每戶給予2000元啟動資金補貼。這2000元的補貼,極大地鼓勵了農戶發展庭院經濟的積極性,為推廣庭院經濟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示范農戶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庭院建設、果蔬種植、禽畜養殖、傳統加工等不同的庭院經濟發展模式,推動穩定增收。
“發展庭院經濟后,農民收入有了明顯提升,比如說租賃收入、本地務工收入、農產品和養殖產品的銷售收入,固定收入一年能達到3000元以上。”靜樂縣鵝城鎮副鎮長劉冬梅說。她表示,產業幫扶政策的實施,讓很多貧困戶實現了收入的可持續增長,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
此外,產業幫扶政策提出,要加大對規模種養業和設施農業的支持力度。其中,對帶動脫貧戶和監測戶增收的生豬規模養殖場、農民合作社和散養戶提供良種補貼;支持奶牛家庭牧場提檔升級。優先支持帶動脫貧戶和監測戶的農民合作社、企業、家庭農場等發展設施農業,新建日光溫室每畝補助3萬元,改造老舊溫室每畝補助2萬元,發展夏秋冷涼蔬菜每畝補助100元。
家住陽城縣蟒河鎮下桑林村的酒粉霞,是村里的脫貧戶,其主要收入來源是種植山茱萸。她告訴記者:“村里很多人都種植山茱萸。我們家每年可以采摘750公斤左右,收入4500元。現在政府的支持力度又加大了,還實施了聯農帶農幫扶機制。村里的合作社集中收購我們貧困戶的山茱萸,不用我們操心銷售問題,騰出的時間還可以在村里打零工,多一份收入。”
據悉,蟒河鎮搶抓建設省級特色產業示范基地契機,加大山茱萸產業幫扶力度,健全完善聯農帶農幫扶機制,山茱萸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村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優惠。
為推動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獻計出力
廣西興安:小葡萄“串”起鄉村大產業
鄉村物業進農家 周到服務暖民心 ——鄒城市郭里鎮鄉村物業服務...
學習貫徹二十大 巫溪在行動 繪好“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圖景 奮...
劉喜堂:加快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救助幫扶機制
【鄉村治理】巴燕鄉:以“1+2+N”矛盾隱患排查機制 全面提升全鄉...
鄉村旅游打造“升級版”
丘北鄉村振興局:讓黨的二十大精神“聲”如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