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明開涿鹿 2023-02-01 10:37
您知道“黍谷”嗎
您知道“黍谷”是誰研究的嗎
您知道“黍谷”是怎么研究出來的嗎
一位老人
自己出資
歷經半個世紀苦苦求索
他有一個夢想
育出好種子
種出好谷子
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這位老人,就是涿鹿縣的周長青
他,是一名鄉土農業專家
一名在黨57年的共產黨員
為培育出品質高的“種子”
周長青日夜操勞
白天在農田吃苦流汗
晚上熬燈啃農業書籍、寫研究筆記……
功夫不負有心人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
他成為了一名國內少有的
從事谷子遠緣雜交研究的“土專家”
在石家莊作農業專題技術報告后
“黍谷”的名字便誕生了
全國7個省、40多個縣、237人向周長青求購谷種
他郵費自付,無償提供778斤
“黍谷”雜交研究并不是一帆風順
雖一波三折
但周長青從不氣餒
他總是想盡一切辦法克服困難
勇敢從容面對
因為他有一個堅定的信念
就是希望農民和自己一樣
每年都能有幾萬元的固定收入
他的研究受到了省政府主要領導的重視
2013年,“張雜谷”之父趙治海親自登門取走谷種
試種推廣
很多地塊畝產千斤
研究從未停止
周長青的目標
是讓“黍谷”產量再提高
性狀再穩定
“黍谷”小米更好吃
2020年周長青已經75歲了
自己感覺體力明顯大不如前
勞動一會兒,乏的一整天都緩不過勁來
目標沒有實現,他不甘心
用他自己的話說
老牛自知夕陽晚,無須揚鞭自奮蹄
2022年,他繼續努力
通過種植技術改良
實現“黍谷”小米蛋白質含量達到12.52%
小米品質有了一個躍升
口感很好,熬粥香甜味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
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
周長青激動不已
涿鹿融媒記者李旭冉 高翔
祝愿老人早日實現夢想
中國式現代化5年憧憬丨楊德昭:守住“村BA”的鄉土氣
扎根一方水土 用好鄉土資源——2023開年鄉村產業振興觀察之“土...
涿鹿開啟春運模式,交通安全及出行防護一樣不能少
山西梆子沿著桑干河一路漂到涿鹿落地生根
涿鹿桑干河畔祖祖輩輩的背缸人
[甘肅]白銀市景泰縣五佛鄉:立足鄉土實際 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落...
扛紅旗 當先鋒 涿鹿鎮:緊盯發展“第一要務”聚焦“抓黨建促鄉村...
夏縣:農業專家田間把脈 確保小麥豐產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