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發布 2023-04-07 10:19:54

點藍色字關注“宜城發布”

4月4日
人民日報經濟版倒頭條
以《湖北稻漁綜合種養年產值達1000多億元
一田多用 增產增收》為題
推介了宜城的稻蝦共作
上午9點,風和日麗。湖北省宜城市鄭集鎮潘河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阮演斌站在清澈如鏡的稻蝦田的田埂上,將水質檢測儀浸入水中,3秒后,稻田中的氮磷鉀鹽含量如數呈現。
“這批蝦苗剛下田沒多久,為了保證它們的成長環境安全,要定期檢測水質?!比钛荼笳f,今年消費回暖,村里在努力搶抓早期大蝦市場,3月初就投資20萬元,擴建了180畝稻蝦共作基地并對蝦池進行翻耕,3月中旬60萬尾蝦苗就在稻蝦共作基地“安營扎寨”。
宜城是“鄂西大蝦”的重要產地,早在上世紀80年代,宜城就有了小龍蝦產業。隨著近年來小龍蝦消費逐漸火熱,宜城開始探索稻蝦共作模式。
“我們首先在稻田四周挖好蝦溝,在蝦溝里開通一個進出水的渠道,再加固田埂,在稻田四周用厚塑料做好防逃設施。”阮演斌指著一米多寬的環形蝦溝給記者說,等捕撈完第一批蝦之后,農戶就打開蝦溝里的暗渠將水放出去,準備下秧苗,秧苗長到一定高度,再把水加起來,放蝦進去,準備養育第二批小龍蝦。
如今,宜城蝦稻共作的水田一畝純收入可達3600多元,比單種水稻翻了5倍,并帶動了1.3萬多人就業。
稻蝦共作只是湖北稻漁綜合種養模式之一,湖北水系眾多,水田面積就有3819.88萬畝。在稻蝦共作模式的成功引導下,2019年,湖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湖北省“蝦稻共作稻漁種養”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2年)》,逐步探索出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穩糧增效、糧漁雙贏、生態環?!钡牡緷O綜合種養模式。
“我們不僅僅發展稻蝦養殖,還因地制宜在平原和丘陵地帶的水田發展稻魚、稻鱉、稻鰍、稻鱔等綜合種養模式,農民畝均增收800元以上?!焙笔∞r業農村廳漁業漁政處副處長魏蕾介紹,湖北稻漁綜合種養從2005年起步期的十幾萬畝,到2022年已達802萬畝。截至目前,湖北省水稻田的20%以上發展了稻漁綜合種養,年產值從不足3億元提高到1000多億元,水產品產量從幾千噸增長到100多萬噸。
發展稻漁綜合種養,不僅提升了水田綜合產值,提高了農民耕種的積極性,還能讓水生動物在同一個生態系統中發揮共生互利的生態效應。“稻田里的水生生物主要以水草和微生物為食,能凈化水質,增加水中溶氧量,還能在活動過程中松土保肥。同時,為了確保水稻和漁產品的品質,農戶必須盡量少用化肥和農藥,這樣就實現了農漁雙贏的局面。”魏蕾說。
4月20日,宜城的第一批蝦就要上市,阮演斌也做好了進一步的打算:“我們將引進小龍蝦、稻米等深加工企業,就地提升小龍蝦等農產品附加值,發展農旅產業,讓農家美味、田園風景、特色產品更好帶動鄉村振興?!?/p>
《 人民日報 》2023年04月04日第10版
編輯 肖邡碩
審核 李鋒 馮波

本媒體平臺發布的原創內容均為宜城市融媒體中心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平臺和個人不得轉載使用。侵權者,本中心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建設資金4000萬元!鶴峰獲評2023年度和美鄉村示范片建設試點縣
【宜城故事匯⑨】醉美鶯河
宜城舉辦教育系統職工趣味運動會
湖北電視臺再次聚焦宜城招商工作!我們一起看看……
事業有成 回報家鄉 熱愛教育 深圳市湖北蘄春商會為詹大悲中學捐...
陜西寧強縣:“80后”小伙種羊肚菌帶領農戶增收致富
值得推薦的九種養殖新模式
決戰“三個年”楊凌在行動 | 示范區自貿辦:高點謀劃 高效推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