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南發布 2023-05-12 16:47:53
圍屋之都 山水龍城
龍南今年將舉辦第32屆世客會
今天,『當好東道主 辦好世客會』專欄
帶您走近龍南客家技藝之
土陶
黃作連,江西省贛州市龍南市汶龍鎮江夏村茶園土陶藝人。他十八歲開始跟父親學習客家土陶手藝,后來,村里的土陶作坊一個個關閉了,只有他一直在堅持。
黃作連的土陶作坊很矮,上輩人說,做土陶是糊口飯吃,不能太張揚,作坊矮意思是做人要低調、謙讓。
從選料到碎泥,從揉泥到拉坯,從晾干到上釉,從燒制到出爐,土陶技藝工序十分復雜,需要技巧和耐心。
泥土先經過機器碾壓,碎成粉末,加水和起來,使之成塊成團。為了更粘稠,黃作連赤腳在泥堆里來回踩踏、攪拌,經過雙腳溫度與泥土之間的融合交匯,泥土變得溫順了。

▲碎泥 鐘楠林 攝

▲揉搓 江河 攝
和好的泥巴放到案板上,加適量的水用雙手揉搓,不硬不稀,恰到好處。泥巴揉搓得差不多了,便到了最主要的環節——拉坯。

▲開始拉坯 徐麗蕓 攝


▲拉坯成形 譚民 攝
擰一把泥團放在轉盤上面,轉盤旋轉起來,黃作連腚部頂著椅背,雙腿分開,雙肘壓在膝蓋上著力,彎下腰身,全神貫注,雙手按著泥團,然后一手定外形,一手根據制品形狀的需要捏出容器的大小,一團泥在他手里被拉出形狀。而這些,全憑他的手感。幾分鐘后,陶坯做出來了,圓潤扎實、均勻對稱、軟硬合適。一堆爛泥,變成了亭亭玉立的手工藝品。

▲固定坯口 鐘楠林 攝
陶坯晾曬幾天后,上釉。上釉前要清潔坯體,把調好的釉漿涂上去,釉漿要薄厚適宜,涂抹均勻,上釉后可對陶坯起到保護和裝飾作用。

▲坯體分離放置 江河 攝
上釉后就開始燒制了。黃作連的窯有20多米長,共有14個窯眼。以前,燒窯前要選擇良辰吉日,要燒香、吃狗肉,寓意旺盛、吉祥。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形式已消失。

▲晾曬 鐘楠林 攝
燒窯時,黃作連一般早晨四點鐘起來,點燃柴火隔幾個鐘頭后,在一個個窯眼里觀看燒制的程度再點燃下一個窯眼,封住,再從低處到高處一步一步往上燒,象征著步步高升。

▲上好釉準備燒制 徐麗蕓 攝
經過14小時的燒制,再放置、冷卻,24小時后,完美的土陶品就出爐面世了。
客家土陶古樸、厚重,以實用為主,有大水缸、酒缸、花缸、酒斗、茶缸、茶盅、碗、碟等上百個品種。雖然土陶制品逐漸被搪瓷、塑料、不銹鋼等新型家用品所代替,但這種純手工、無公害的土陶制品仍受大家歡迎。特別是客家人喜歡釀酒、喝茶、腌菜,訂做的大型陶缸十分受用。

▲黃作連常常沉醉在土陶制作過程中 譚民 攝
黃作連希望這門手藝能夠傳承下去,對這即將失傳的老行當,他實在割舍不下。

▲黃作連和他的手藝成為鄉村一道風景 鐘楠林 攝
來源:圍美龍南
升級改造創4A!龍南又一景區將全新亮相!
【當好東道主 辦好世客會】漸行漸遠的老行當,帶您重拾龍南記憶
【當好東道主 辦好世客會】你知道嗎?王陽明在龍南首創了它!
【當好東道主 辦好世客會】龍南這處天然幽境,美醉了!
【當好東道主 辦好世客會】以前,龍南人這樣過夏天!
【當好東道主 辦好世客會】龍南古八景,從書畫中走來!
【當好東道主 辦好世客會】龍南阿婆穿的藍衫,你見過嗎?
楊凌自貿片區:當好農業對外開放“排頭兵” 打造制度創新“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