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山發布 2023-05-19 17:50:44 點擊量:411

用石板怎樣作畫?
在銅山
有這么一對父子
他們以刀作筆、以石為紙
可以寫詩,也可以繪畫
愣是把一塊石頭搞出了花樣
快,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在漢王鎮東沿村
董文生和董祥父子憑著一手石刻手藝聲名遠揚,他們是銅山石刻傳承人,在徐州很多著名景點,都能看到他們的作品。日復一日的敲打聲從小院里傳出,父子倆用一雙手,接力傳承著石刻技藝,鑿出一個 " 石上世界 "。

陣陣石刻敲擊聲
已傳出兩千多年
“噠、噠、噠 ……”陣陣敲擊聲從漢王鎮東沿村一個不起眼的小院里傳出來。
循聲走進去,院內墻壁上鑲嵌了各種石刻作品,地面上也堆放著,正在對著一塊石板雕刻的老人就是董文生。董文生今年81歲,刻了一輩子石板,背有些彎,眼睛也花了,一雙手布滿皺紋,在幾十年的敲擊下,指紋已經被磨平整了,可是雕刻時的精氣神,還是年輕時候的樣子。

銅山石刻歷史悠久,早在漢代就形成了區域性文化。據《徐州史志》記載,漢王東沿村曾發掘出土大量的漢畫像石。經考證,早在2000多年前這里的石刻就已經很普遍,而且技藝相當精湛。據了解,2000多年前的徐州,很多達官貴人去世后,墓葬內都有漢畫像石來反映墓主人生前生活場景,墓主人希望將生前的生活帶到墓中,因此通過漢畫像石這種手段保存下來。漢畫像石是地位的象征,也正因此,它給銅山石刻打下了發展的基礎。
少年學藝
鉆研《芥子園畫譜》精進手藝
董文生從小在漢王長大,在他還是大小伙子的時候就接觸了石刻技藝,至今已經有60年,現在已經是省級代表傳承人。" 我年輕的時候,都是上山采石,搬運到家里打磨,直到可以雕刻。這個活一般人干不來,很辛苦!" 董文生告訴記者,漢王這里有很多山,蘊含著十幾種優質石料,適合雕刻,當地許多人祖祖輩輩都靠著打石雕刻為生,他就是其中之一。
不過在董文生年輕時的石刻大多以粗放型為主,他在學藝時就想給石刻加入自己的想法。" 石刻不僅要實用,還可以更美。" 在當地,石頭房子、石橋、石碑都能用到石刻技藝,董文生也就是靠著這些活計,養活了一家人。工作之余他也琢磨 " 細活 ",他還記得自己接到的第一件細活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他為南疆戰役烈士雕刻紀念碑文,正是這次機會,為董文生打開了精研石刻藝術的大門。
為了提高技藝,董文生到各地學習石刻,董文生告訴記者,石刻要保持原作品的原樣,這是最基本的原則,不能隨意改動原作者的作品。為了把書法作品刻得傳神,只有初中文化的他開始鉆研《芥子園畫譜》等書籍,理解了藝術家字畫作品中的神韻,下刀時才能更加游刃有余。
圍著石頭 " 傳幫帶 "
父子倆接力傳承石刻技藝
董文生年紀大了,體力逐漸跟不上,只能刻一些簡單的作品,現在重要的任務已經交給了兒子董祥。從小,董祥就是伴隨著石刻敲擊聲長大的,現在刻刀已經傳到了他手上,在徐州市區,他還成立了一個工作室,石刻技藝在業內小有名氣。
董祥曾參與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碑林、盱眙第一山碑廊、戶部山步行街牌坊石刻、南京湯山鎖石度假村碑刻等雕刻工作。他還參與過徐州云龍山碑刻捶拓工作,讓更多人了解云龍山的歷史文化。

" 石刻是一個需要耐得住寂寞的行當,體力腦力都要跟上。" 院子里墻壁上的石刻作品,都是董祥創作的,已經完成了蘇東坡的《寒食帖》、蔡襄的《大研帖》、趙之謙的《觀滄海》等作品。小院隔壁的房間里,凝結著父親的心血,房間柜子里放的不是衣物,而是拓片;墻壁上的裝飾品,是一排排獲獎證書 ……
" 這個活兒太苦,石頭幾百斤重、雕刻時塵土滿天飛,現在的年輕人大多不愿意從事。石刻歷史悠久,一定要傳承下去,我有時候會教兒子這門手藝,身邊也有朋友來找我學習。" 董祥說,對于傳承,他和父親也在想辦法,遇到感興趣的年輕人,只要他們愿意學,他就會傳授這門手藝。

了解更多實時新聞、動態新聞
下載銅心圓APP
↓↓↓

編 輯:張煊楓
審 核:蔣新路
監 制:趙后永
總監制:董現國


- END -
銅山最權威的資訊平臺
銅山最高效的互動平臺
銅山最貼心的服務平臺
關注我們
聆聽銅山的聲音!
投稿:tsfbvip@163.com
桃樹幼果期要這樣做
學習進行時丨關于中國-中亞合作,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論述
【當好東道主 辦好世客會】以前,龍南人這樣過夏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農牧區消防安全不可忽視
你的孩子缺乏行動力嗎?10個好方法可以讓孩子馬上動起來
守護校園食品安全,TA們這樣做→
【山東要聞】一圖讀懂!推進質量強省建設,山東這樣干
【感恩奮進 起而行之】干勁十足!今年茂名荔枝銷售如何提速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