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央廣網 2022-03-29 10:07:24
央廣網懷化3月29日消息春耕備耕好時節,不負農時不負春。如今,大地復蘇,農戶們春耕備耕如火如荼。
關于耕地保護,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多次強調“18億畝耕地必須實至名歸,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要壓實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責任,實行黨政同責,從嚴查處各類違法違規占用耕地或改變耕地用途行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要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職瀆職的,要嚴肅追究責任”。
湖南作為重要的糧食輸出省份,干部群眾是如何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耕地保護到底做得怎樣?
帶著種種疑問,記者選定了率先在湖南試點耕地保護“田長制”的芷江侗族自治縣,自2月以來多次深入農村進行深度調查采訪。
“線上+線下”田長制 構建“1+1+2+3+N”格局
2021年1月開始,芷江縣水寬鄉就在湖南率先探索實行“田長制”。
行政樓一樓一間辦公室里,記者找到水寬鄉政府“田長制”專干楊慶。
利用大學所學專業,這個90后的小伙子,開發出了“田長制”的線上平臺——水寬鄉田長巡田記錄軟件。
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楊慶就是打開巡田記錄軟件,查看是否有田長反饋的違法用地信息。
“我們這個平臺里記錄的,是各級田長每天巡田的結果。每天都要上傳他負責管轄區的耕地照片,不管是有沒有違法用地的,都需要上傳。巡查信息包括時間、地點、地塊、是否違法用地以及照片等。”理工科出身的楊慶,說話條理清晰明了。
各級田長2000余條巡查信息,是這個線上平臺運行一年來的“戰績”。
“真正違法用地的還是很少了,我給你們看一個案例。”楊慶在電腦里翻查過往的檔案資料。
去年4月中旬,一個平常的工作日,田長巡田記錄軟件后臺來了一條預警信息。
“當時,是我們鄉干塘坪陽田組的三級田長楊儉妹發來的照片,照片顯示張某正在基本農田里打地基,一旁堆放著磚頭水泥,看來是要準備建個小房子。”楊慶打開照片向記者介紹。
楊慶和水寬鄉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劉兵,帶領執法隊員,迅速來到干塘坪陽田組。
張某正在田里干活,看到執法隊一行人的到來,立即停下手中的活,笑著說道:“這不是不準在市場上搞爆竹店,我就在自家田里修個,這里也離馬路比較近,還能有點生意。”
“因為煙花鞭炮的管理非常嚴格,比如要單獨用防爆的倉庫進行儲存,還要遠離居民聚居區。張某當時準備做煙花鞭炮生意,所以打算在自己的田里建房子,存放煙花鞭炮。”楊慶一邊翻看照片一邊說。
“老張,田里是種糧食的,不是修房子的,根據規定,你這屬于違法建筑,修不得,要修爆竹店得重新選址。”現場的執法隊員向老張解釋。
張某聽完執法隊員的勸導后,停了下來,點了點頭說道:“行,聽你們的,我這就開輛車把材料拖回去,再找個空閑地,選好地方后,讓你們幫忙看看能不能建倉庫。”
劉兵邊寫邊說:“這就好啦,你馬上把你剛剛打地基的地方復原,并且要復墾,種糧食的耕地還是要種糧食的。”
說罷,劉兵將已經填好的整改通知書交給張某。張某仔細看完,并簽字,拿著工具陸續把耕地復原了。
從得到信息反饋到執法處置完成,全部的時間沒有超過兩個小時。
高效率的反饋機制和執法行動,受益于前端田長巡田信息的發現與抓取。
水寬鄉水寬村田長公示牌,就立在水寬村的基本農田保護區內。
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基本農田保護圖,二級田長和副田長姓名、職務、電話,二級田長職責,工作目標,違法舉報電話,一目了然。
公示牌下部中間的二維碼,就是連通楊慶開發的線上平臺——水寬鄉田長巡田記錄軟件的“秘密武器”。
二維碼下方“水寬鄉違規占用耕地 破壞耕地隨手拍”字樣,很是醒目。
“田長們與任何人都可以用手機微信掃一掃功能,對發現的違法使用耕地的問題進行拍照上傳,系統后臺實時監控,會根據上傳人提供的線索,迅速派出執法人員趕往現場,及時制止違法占用耕地和破壞耕地的行為,把違法行為扼殺在苗頭之上。”楊慶掃描二維碼演示如何上傳巡田信息。
一個村立一個田長公示牌,一個組豎一塊保護界樁。
水寬村王家垅組的路邊,就豎了一塊基本農田保護界樁,責任人也就是三級田長、該組組長王成。界樁上同樣有違法舉報電話和違法舉報二維碼。
至此,芷江縣水寬鄉打造了一個“線上+線下”田長制的模式,構建了“1+1+2+3+N”的耕地保護格局。
水寬鄉副鄉長何祖林向記者詳細地進行介紹:“第一個‘1’就是一個線上平臺——水寬鄉田長巡田記錄軟件;線上平臺24小時運作,24小時預警,24小時反饋,這是田長制在線上的承載所在。”
“后面的1+2+3+N,則是線下田長制的構架。”何祖林畫圖向記者比劃道。
第二個“1”就是一級田長。鄉鎮主要領導為一級田長,主要讓本鄉田長制工作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原則,對基本農田定位、定量、定人管理。
“2”代表的是二級田長。二級田長為村書記、村主任。二級田長每月要巡田一次,監督排查本村內是否有人在違法使用耕地,是否有人沒有及時復墾及治理耕地拋荒工作。
“3”代表的是三級田長。作為三級田長的村民小組組長,每周要巡田一次。對于自己管轄范圍內是否有人違法使用耕地、在田間亂建房屋,通過手機拍照固定證據,整理臺賬,并引導執法人員趕赴現場,做好向導工作。
“同時,每個組設立一個組級田長制界牌,涵蓋本組所有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范圍,并設置鄉、村兩級田長制專干,專門負責田長制工作巡查、資料臺賬收集整理和情況匯報等。”水寬鄉副鄉長何祖林充滿信心。
“N”代表的是廣大的老百姓,所有人都可以成為“田長”。
水寬鄉不僅有鄉村組三級“田長”,更使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田長”,共同保護我們的耕地。
通過創新田長制“線上+線下”的耕地保護機制,水寬鄉建立耕地種植情況動態監測制度。芷江縣在耕地保護過程中,以分級聯動全覆蓋的耕地保護網格化監管方式,壓實耕地保護責任,將耕地保護責任落實到人頭、部門、網格,形成了縣鄉村組戶五級聯動常態化巡查,機動快報,嚴查嚴辦的工作格局,有效地彌補了人力巡查監測不夠充分的短板。
引進社會資本開墾新耕地 實施占補平衡出實效
為全面了解耕地保護情況,記者來到了芷江縣自然資源局。
“為切實推進‘占補平衡’項目,縣里將耕地保護工作和‘占補平衡’工作納入全縣績效考核范疇。我們通過不斷總結、摸索、大膽創新,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確定采用招商引進社會資本的模式,來實施耕地占補平衡項目,有效解決了耕種落實、農民工工資、后期管護等問題。”
簡單地闡述后,黨組書記、局長肖孝芳便安排工作人員帶領記者,對該縣的耕地開發基地進行實地走訪。
半個小時后,記者來到了芷江鎮麻纓塘王家垅一處耕地開發基地。一臺挖掘機正在平整土地。
“我們從2018年開始到現在為止,我們公司總共在芷江縣開發了水田接近10000畝,旱地也同樣差不多10000畝;新開耕地到現在的交易額,大概在十個億。”見到記者,懷化成剛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珂走過來說道。
“他們來村里,將荒山開發成田,以后我們種菜、種稻谷就多了土地,還不要我們自己出錢,這是好事”。看到基地一下來了不少人,當地一位50多歲的大媽滿臉喜悅地對記者說道。
“在耕地開發項目實施過程中,為確保新增耕地一畝不假。我們縣里從選址立項、到實施、驗收、確認指標都全程把關。堅持三天一調度,一周一總結,解決問題不過夜,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在開發現場,芷江縣自然資源局耕地保護股張少華告訴記者。
據了解,2021年,芷江縣實施并通過市級驗收的“占補平衡”開發項目有33個,已獲取省廳指標確認書26個、完成部級入庫23個,入庫面積達耕地數量指標385公頃、水田規模指標210公頃、糧食產能320萬公斤;省廳農用地復核認證26個項目也均已開工建設。
“占補平衡”開發項目的順利推進,確保了全縣耕地保有量48.2萬畝(其中基本農田38.48萬畝)的目標。
動真碰硬 守護耕地不退縮
2月下旬的一天上午,在芷江縣自然資源局大院內,行政執法大隊全體人員,已經整裝待發。
“今天,我們依法對新發現的兩處違規占地建筑進行強制拆除,請大家在執法過程中,要注意安全、文明執法。”局黨組書記、局長肖孝芳簡短地做了動員,行政執法大隊全體人員便開赴執法地。
“我們工作人員新年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對全縣耕地進行監控巡查,防止有人利用春節放假期間,在耕地上修建違章建筑,今天我們去執法的兩個地方,就是今年上班后,在監控里發現的。”途中,執法大隊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執法人員介紹,其中一處是芷江某花卉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在芷江鎮大垅坪村二組橫擔丘小灣所取得的設施農用地審批備案地塊,被合作社擅自改變了審批備案用途,修建永久性構筑物。另一處則位于芷江機場附近的芷江飛鷹籃球培訓中心。春節期間,在無任何報建審批手續下,業主方擅自開工修建。在收到執法大隊下達的停工整改通知后,兩處新增違法違規建筑,依然繼續違規修建。
“今天,我們在這里對芷江北和芷江機場外兩處違法用地和違章建筑進行堅決拆除,就是為了表明對違法用地、違章建筑等‘兩違行為’堅決打擊的態度。今后,我們還將進一步形成常態化的聯合執法,對兩違行為‘早亮劍、早處置、零容忍’,絕不手軟,絕不姑息。”執法現場,芷江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楊小華做了表態。
“對新增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我們一直是‘零容忍’,發現一宗、拆除一宗,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守住耕地紅線。”楊小華態度堅決。
楊小華介紹,為切實加強對耕地保護工作的組織領導,堅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守耕地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芷江縣成立專門的耕地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并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耕地保護工作的通知》。
領導小組堅持每月1日召開耕地保護工作例會,研判形勢,推動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耕地保護執法、基本農田劃定、耕地補充情況考核等。
為加強對耕地保護工作的領導,各鄉鎮成立了相應的工作機構,將責任細化到部門、到崗位、到個人,形成多層次齊抓共管的局面。
“我們除了對全縣耕地進行多渠道、多層次監控管理外,還通過‘村村響’廣播、微信等多種媒介,大力宣傳加強耕地保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意義,廣泛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耕地保護,大力營造全民共同關心、共同保護、共同監督的良好氛圍。”芷江縣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肖孝芳向記者介紹。
芷江縣自然資源行政執法大隊負責人鄒義表示,近年來,全縣共查處土地違法案件662宗,總面積46.7 公頃,其中耕地37.8 公頃,罰沒款552.49萬元。玫瑰莊園、玫瑰度假村、阿依莎薰衣草莊園等3處“大棚房”整治項目,已整改到位,恢復耕地20余畝。龍泉山莊、佰瀑峽景區辦公樓、鳳凰山莊、富王山莊、阿德山莊等5處“違建別墅”項目,已整改到位。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接下來,芷江縣自然資源局將全力推進自然資源督察和“月發現、月預警、月處置”衛片執法機制。以衛片執法為重點,確保“零約談、零問責”。繼續保持嚴查嚴控違法用地和違法建筑高壓態勢,加大查處城區內違反規劃批后建設的行為,扎實做好批后跟蹤巡查工作。完善從法律宣傳到違法查處過程的工作機制,抓違法典型,做到既查事又查人,樹立自然資源和規劃法治權威。加強案件督辦,力爭實現違法案件履職率100%,結案率80%以上的工作目標。
“芷江縣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一是抓好頂層設計,成立了耕地保護領導小組,設立了工作專班,出臺了耕地保護、田長制等實施意見;第二是抓實巡查監管,嚴格按照田長制的要求,縣鄉村組戶五級聯動,形成常態巡查、動態督查、機動快報、嚴查嚴辦的良好工作格局;第三是抓實后期管護,大力推進新增耕地后期改良,確保每一塊新增耕地都實現高質量入庫,(2021年)全年我們共新增耕地18000畝,其中水田10000畝。”楊小華如是說。
楊小華表示,在耕地保護方面,下一步,芷江縣將壓實各級責任,健全耕地保護機制;堅決嚴格執法,確保耕地資源安全;集中編制規劃,建立耕保“一張圖”;加強創新思路,推行耕地保護“田長制”;保證集約節約,從嚴控制用地規模;鐵腕治理拋荒,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按時保質保量,堅決做到耕地占補平衡。
策劃/監制:張志誠
記者:歐峰
視頻:歐峰
實習生:范凌睿
編輯:唐麗麗
山東:能動履職,以司法救助助推鄉村振興
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內江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打破城鄉空間壁壘!以鄉村美學賦能鄉村振興
胡春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加快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湖南省衡陽市衡山縣:泉水瘦身魚“游”出致富路
鄉村振興 | 烏什縣:生態水養致富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