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文明天長 2022-03-29 10:52:20
近年來,安徽省天長市借助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人文優勢,在鄉村振興和民生工程項目的大力支持下,以植綠護綠、秸稈綜合利用、林下經濟、生態田園建設為抓手,打“生態”立市牌,將鄉村綠色生態建設深度融入鄉村振興全過程,全力打造鄉村振興建設新高地。
綠化先行,美麗鄉村處處添新景
近兩年來,天長市對全市174個村、社區的公路通道、河湖堤岸、溝渠塘壩、鄉村游園和村民房前屋后、自然院落進行增綠補綠,使綠化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相互融合、同步推進、協調發展。
該市金集鎮井亭村去年被納入鄉村振興示范區,井亭村把綠化建設當作鄉村振興的檢驗標尺,依托草廟山林地生態資源,引進江蘇澤上建設有限公司,投資4000多萬元成立草廟山生態文旅公司,建設風格獨特的生態度假村,村里還在度假村旁,拆除廢舊民居,投資新建了一座特色農旅園林,園內苗木蔥蘢,四季飄香,還建有景觀亭和休閑廣場,昔日破舊雜亂的鄉村院落如今變成了花團錦簇的小游園。
“咱村這個景觀園林可美啦,您一定想不到這里原來是臟亂差的破屋殘垣,雜草垃圾遍地,現在村委會將這里進行重新打造修建,景觀造起來,花木種起來,鄉村園林很漂亮,吸引了許多游客。”井亭村村民王玉山開心地向游客們介紹說。
“引進優質苗木綠鄉村”是該市農村綠化工作的重要抓手。在汊澗鎮長山林區,近年來,林農們改變過去意楊、馬尾松等單一樹種,專門開辟了觀賞、休閑林基地,引進種植了樟樹、羅漢松、紅木蘭以及梨、桃、李、杏等30多種觀賞與經果林相融合的苗木,還修建了園林休閑廣場等。
天長市持續開展鄉村振興和生態綠化創建各項行動,傾力打造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示范區,生態綠化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全市151個行政村、14個涉農社區同時申報省級“綠色村莊”“森林鄉村”,打造出了特色農旅小鎮、花卉苗木小鎮、國家森林鄉村等一批極具天長特色的生態村落。
林下經濟,好生態催生產業花開
初春時節,在天長市金集鎮草廟山茶葉基地,40多名村民正忙著給茶苗追施壯苗肥。該基地引進的生態茶企利用草廟山低山林木資源,建成林下生態茶園1500畝,安排100多名當地群眾就業,人均日工資在160元以上。
天長市國土面積175.56萬畝,森林面積60.06萬畝,森林覆蓋率34.21% 。“林木生長周期長,經濟效益見效較慢,對此,我市堅持造林護林并重,賞林用林齊上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林下經濟,讓林農端牢‘林產業飯碗’。”天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業局)局長王玉華說,截至目前,全市成功培育85個“一村一特色”種養產業村和一大批林下種養專業戶,建成49個省級以上美麗鄉村,在建省級美麗鄉村4個,同時發展了15個農旅文化村。
“本著因地制宜原則,我市還把產業經濟發展重點放在林下種養業上。”王玉華介紹,天長市培育了林業專業合作社28家、家庭林場31家、林業種養大戶114個,發展富有皖東鄉土特色苗木、經果林等特色林產業2.83萬畝。發展林下經濟8.45萬畝,如在林下套種茶葉、蔬菜、食用菌、中藥材、百合以及放養雞鴨牛羊等家禽家畜。該市還引進生態林業龍頭企業,發展訂單林地土雞、土鴨等林下養殖業,經營主體200多個,參與農戶1230多戶。在林下經濟帶動下,去年雖受江蘇周邊等地多點散發的疫情影響,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達24228元,比上年增加3284元。
天長市林地景觀可利用面積達11.8萬畝。借助這一資源,該市大力發展森林康養旅游產業。重點包裝、推介了汊澗鎮臥龍山3.8萬畝松木林,沿山道建成特色休閑小木屋80多座等林旅設施,年均吸引7萬多游客慕名而來旅游及康養休閑。
去年以來,天長市鄉村游先后接待游客33. 5萬人次,實現以林旅為主的旅游綜合收入1.9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7.8%、355.7%。“隨著我市創建國家級園林城市的進程日益加快,林下經濟的花朵將越開越絢麗多姿。”王玉華信心滿滿。
做美田頭,留住鄉愁帶旺鄉村游
時下正值仲春,天長市草廟山區滿眼春色,百花爭艷,山腳下的草西村村民李玉林經營的農家樂天天爆棚,一家人“總動員”為各地游客提供服務。他喜出望外地說,這得益于市里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生態好了鄉村美了,讓村民們吃上了“農旅飯”。
“做美田頭,一定要留住鄉愁。”天長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葉恒田介紹,從2017年開始,該市在扎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同時,結合農村人居生態環境整治,突出“農旅融合”新理念,統一設計,連片開發,將山、水、田、園、路、樹、村一體打造,增添游玩、觀賞美景元素,高起點、高標準把高標準農田建設成為農業生態公園,建成后的高標準農田“一個項目區就是一個景區”。截至目前,天長市累計投入6.38億元,建成高標準農田105.58萬畝,僅去年以來,該市就新增高標準農田11.26萬畝,新建特色田園鄉村30個、美麗宜居村莊168個。
“滿眼田園好風光,真是讓人流連忘返啊。”今年清明節前夕,上海游客林宇清來到位于該市楊村鎮光華村現代農業生態種植園鄉村游體驗后贊不絕口。天長市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的不少村莊,借力高標準農田做起了鄉愁文章。在光華村生態果蔬種植園的“經果園”基地,黃桃、紫李、鴨梨、銀杏等果木蔚然成林,旅游休閑步道和產業大道互聯互通。每當豐收時節,果實壓滿枝頭,游人如織,既游園賞景,又體驗采摘,享受著現實版的“開心農場”。
葉恒田說,依托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不僅提升了農業生產設施條件,而且改善了生態環境,推動產業“接二連三”,農旅融合發展,“火”了鄉村游。去年僅國慶假期,該市鄉村游接待游客26.82萬人次。
正寧縣:鄉村振興邁出堅實步伐
山東:能動履職,以司法救助助推鄉村振興
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內江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打破城鄉空間壁壘!以鄉村美學賦能鄉村振興
胡春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加快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 | 烏什縣:生態水養致富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