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福建檢察 2022-04-08 10:26:17
助力鄉村振興,抓好疫情防控——武夷山市人民檢察院90后駐村第一書記王羽勛?
鄉村振興“助力員”
“筍竹可以開采了,我們村今年的毛竹流轉規劃我已經報到鄉里了。”武夷山市人民檢察院赴上梅鄉金竹村第五任“第一書記”王羽勛說,惦記著村集體經濟的“造血”,她已經和鄉鎮府、村干部研討了多次。
90后的王羽勛是武夷山市人民檢察院的一名年輕干警,碩士剛畢業不久,就受到組織指派,到上梅鄉金竹村擔任第一書記,也是金竹村歷屆以來第一任女書記。
金竹村位于上梅鄉東部,距鄉政府24公里、武夷山市區47公里,境內大部分為丘陵,山地多,平地少,海拔最高1550米,最低600米,是武夷山有名的偏遠高山村,且14個自然村非常分散。全村共有1724人,外出流動人口占全村人口92.3%,在村的幾乎為“3899部隊”。
民間流傳著一句俗語來形容金竹村的偏遠——“娘啊娘,不要把我嫁到金竹洋,灶前出小筍,灶后踩泥漿,五里不聞公雞叫,三年不見貨郎擔……”,條件自然十分的艱苦。
毛竹資源是金竹村最主要的資源,由于交通的原因,人員不方便也不愿意進來發展產業,導致大量毛竹資源閑置著。
剛畢業的小毛丫頭下村工作,“沒有基層工作經驗,要是不事事親力親為虛心討教,很難得到干部和群眾的認可”,王羽勛說。因此她有個習慣,就是喜歡跟村民、村干部、分管領導“嘮嗑”,用她的話來說就是“交談是學習和打開視野的助推劑,親力親為才能更好地與干部群眾打成一片”。
不管天晴、落雨,打霜、下雪,她都在不停地奔走,穿梭在鄉間小路上,地臟了帶頭掃、材料無序帶頭整理、房屋坍塌帶頭察看……一段時間下來,王羽勛的皮膚黑了,說話也接地氣了,“這個書記真是細心善良又有想法”,村民楊端嬌對王羽勛豎起了大拇指。
在多方面考察后,她認為改善交通和提升毛竹資源利用率是金竹村迫切需要做的。在她來到金竹村這一年中,協調推進了江墩、坪 、茶洲等自然村道路硬化,方便了沿線農戶發展產業。
在整合閑置毛竹資源和提升村集體經濟“造血”能力上,決定將林下中草藥種植業與筍竹業相結合,利用向上級爭取的資金,從村民手中流轉了200余畝閑置毛竹山,并在原有基礎上擴大種植了黃精、七葉一枝花100余畝,邁出了全鄉“村集體+合作社+農戶”模式流轉毛竹山與中草藥種植并行發展的第一步,下一步的金竹村集體經濟將從此方向大力推進。
她是一名法學生,在下派之前,曾多番思考下派后如何發揮自己的專業助力金竹村的發展。帶著這些思考,在下派過程中她漸漸發現為村辦合作社、村委會日常工作把關法律風險這是基本功,那么給村民普法,把法學理論語言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話,讓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學法,知法,用法,才是一名司法工作人員的自我修煉,她也逐漸游刃有余。在王羽勛和村“兩委”班子的努力下,金竹村被評為“南平市民主法治示范村”。
疫情防控“守門員”
“不聚集、不亂跑,外地返鄉需報備……”每天走街串巷的宣傳是王羽勛在疫情防控期間的日常工作。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她勇于擔當,用實際行動守好金竹村的“大門”。
此次奧密克戎病毒來襲,她第一時間組織召開村“兩委”緊急會議,制訂符合村情的防控方案。并結合了金竹村大部分青壯年外流的現狀,與村干部研究確定了最實用的網格員名單,并將網格員集中到一起部署防疫網格工作,確保摸排不留死角。
作為駐村書記王羽勛堅守一線,與工作人員一同入戶開展摸排和回訪工作,督促群眾做好行程報備、疫苗接種。“大哥,請出示健康碼和行程碼,這不僅是為了自己的安全,也是為了家人的安全呀!”在遇到不配合的群眾時,她認真解釋、耐心勸導,用真誠贏得群眾的理解與配合。
疫情防控常態化以來,她帶領金竹村黨支部先后組織組建黨員先鋒隊20余人,走訪摸排800余人次,勸返返鄉村民30余人,動員并接送村民前往接種疫苗,使全村疫苗接種率達95%以上。積極開展信息匯總上報、卡口執勤、宣傳報道等工作,組織撰寫疫情信息報道10余篇,多次被今日頭條等主流媒體采用。
她瘦小的身軀,蘊藏著無窮的能量。她用雙腳丈量了金竹村的每一寸土地,把汗水灑滿了金竹村的每個角落。2021年王羽勛被武夷山市委授予“全市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她將繼續用堅定的步伐和無懼的信念堅守當初在黨旗下的誓言。
眉山洪雅洪川鎮曲沿村:搭好鄉村振興“臺” 唱好近郊旅游“戲”
在鄉村振興中感受“中國夢”
麗水云和全域黨員“雙流通” 激活鄉村振興“人力變量”
農業機械化助力即墨區春季農業生產
各地加強科學防控 全力保障群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