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整理發布2022-04-15 09:58:49
隨著“春耕、春播”工作的全面鋪開,機械育秧流水線的使用,不僅讓農民不用赤腳下田,更是省工高效,促進了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的提升。浙江省是典型的丘陵山區省份,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全省農機制造業年產值780億元居全國第四,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71.8%,位列南方丘陵山區第二。近年來實施了多項機械化育秧技術地方標準,詳情如下:
《DB33/T 681-2021機插水稻盤式育秧技術規范》
本標準由浙江省農業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由浙江省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推廣總站、浙江省畜牧農機發展中心、金華市農業機械管理站、龍游縣農業機械管理站共同起草。于2021年2月19日由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批準發布,于2021年3月21日開始實施。
本標準規定了機插水稻盤式育秧的播前準備、機械播種、秧田管理、秧苗質量、起秧備栽、水稻盤式育秧作業流程、機械育秧設備和場所配置方案等技術要求。本標準適用于機插水稻盤式秧苗的培育。
播種——
調整播種設備:調整播種設備,使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
調節鋪土(基質)量:盤內底土厚度為22 毫米~25 毫米或基質厚度25 毫米,要求鋪放均勻平整。
調節灑水量:經灑水后秧盤上的底土表面無積水,盤底無滴水,播種覆土后能濕透床土。
調節播種量:播前用10 只~12 只空盤試播,取正常播種的5 盤~6 盤的種子稱重,平均計算盤播量,根據試播情況進行調整,達到確定的播種量。
調節覆土量:覆土厚度為3 毫米~5 毫米,要求覆土均勻、不露種。
疊盤出苗——
秧盤播種后疊盤,20 盤~25 盤秧盤一疊。
有控溫控濕出苗室的,將播種后秧盤放置在托盤上,20 盤一疊,上面覆蓋一盤裝土但沒有播種的秧盤。將疊盤放入出苗室,出苗室溫度控制在 30℃~32℃,濕度控制在 90%以上。
將播種后的秧盤疊盤后,用濕毛毯等覆蓋保溫保濕,直接放在溫度較高的大棚或室內。
疊盤保溫保濕后,當秧盤種子出苗到 5 毫米時,將秧盤移到大田或大棚育秧。早稻育秧時,氣溫較低,秧苗需要保溫。中、晚稻育秧時,氣溫過高、陽光過強,出苗秧盤需要在室內放置 12 小時~ 24 小時煉苗后,再放到秧田或場地。
擺盤和灌水:將秧盤移至秧田依次平鋪整齊,灌平溝水潤濕秧板和盤土。

《DB33/T 2163-2018早稻機插育秧技術規范》
標準由浙江省種植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共同起草,于2018年11月7日由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批準發布,于2018年12月7日開始實施。
本標準規定了早稻機插育秧的育秧場地環境、育秧設施設備、育秧準備、播種、秧苗管理、秧苗質量、起秧、標準化模式圖等技術內容。本標準適用于早稻機插秧苗的培育。
播種:主要是播種流水線,有條件的可配備種子提升機、育秧土提升回收機、疊盤機等。
秧盤:溫室工廠化育秧一般采用硬盤,硬盤規格宜采用30 cm盤(9 寸:長為58 cm,寬為28 cm,高為2.8 cm) 或25 cm盤(7 寸:長為58 cm,寬為23 cm,高為2.0 cm;采用軟盤時,需配活動硬盤加襯套。采用疊盤出苗時,宜選用帶卡扣的疊盤出苗專用秧盤。
詳細內容可點擊下方下載以上標準完整文件。
資料來源: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
相關資料下載:
DB33681-2021FDIS機插水稻盤式育秧技術規范.pdf
DB332163-2018FDIS早稻機插育秧技術規范.pdf
《南京市雨花臺烈士陵園保護條例》正式施行(地方立法新實踐)
全國多省正加快水稻機械化水平提升步伐
忻城縣農機中心持續推進創建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基地建設
吉安舉辦工廠化育秧暨水稻機械化插(拋)秧演示會
各地最低工資標準公布!13個地區≥2000元
實現更高標準的共同富裕——寧波余姚市建設四明山革命老區共同富裕樣板區
湖北孝昌:家庭農場開始晚稻集中育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