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武平文明網 2022-04-24 09:47:06
抓支部夯基礎,筑牢戰斗堡壘
“農村富不富,關鍵在支部。”捷文村黨支部牢固樹立黨的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著力夯實基層基礎,為持續深化林改、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選優配強班子。以村級組織換屆為契機,突出“雙好雙強”,拓寬視野選人,將村里的退伍軍人、返鄉創業大學生、種養大戶等選進村“兩委”班子,新一屆村“兩委”班子成員平均年齡38.5歲,較上一屆降低4.1歲,中專高中以上學歷占83.3%,比上一屆提升43.3%。同時配備1名省派駐村第一書記、1名省引進生、1名科技特派員和1名金融助理,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夯實村級陣地。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建設黨建公園、黨建長廊、鄉村振興服務站、百姓書屋等,在村部設立“紅土先鋒黨員工作室”及黨員活動室,豐富黨員活動陣地,著力把捷文黨群服務中心打造成為凝聚黨員、服務群眾的重要紐帶。強化村“兩委”干部、農村黨員培訓力度,創辦“紅土初心講堂”,打造市級黨員干部現場教學點,今年以來,承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主題班次、鄉村振興考察學習、主題黨日和各類培訓共112批次7000余人。
開展“五級聯創”。抓住與林業部門業緣親的優勢,與省林業局產業發展處黨支部、市林業局機關第二支部、縣林業局機關黨支部、萬安鎮黨委共同建立省、市、縣、鎮、村五級黨建聯創工作機制,形成了組織一次聯學交流活動、進行一次重溫入黨誓詞、慰問一批困難黨員、舉辦一場林改調研座談會“四個一”的共建模式,集中解決了涉及村莊產業振興、民生事業發展的20余個實際問題。
抓項目促產業,激發內生動力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作為全國林改標桿,捷文村黨支部在持續保護好綠水青山的同時,積極利用黨建、文化、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相結合,成立林下經濟專業合作社5家,家庭農場15家,大力發展林旅產業,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
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采取“村黨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從2018年開始,先后引進盛達農業、梁野山農業、萬欣農業和多啦吃貨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打造千畝靈芝基地、富貴籽種植示范基地、武平黃金果種苗培育示范基地等7個示范基地,并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先后與福建農林大學、福建省農科院,合作開發富貴籽、黃金果新品種,實現產業基地化和基地產業化。支部通過引進多家企業,流轉租賃村集體和村民耕地林地3000余畝,盤活資源,實現村集體和林農雙增收。
著力引進加工企業。充分利用省級“一村一品”(靈芝)示范村的優勢,引進福建永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合作,以村辦企業形式建設紫靈芝全產業鏈項目,實現種植、加工和銷售一體化。同時,組建捷文生態林業發展中心,與萬安林業站合署辦公,全力推進該項目和閩筍加工基地建設。目前,閩筍加工項目已基本完成;紫靈芝全產業鏈項目已完成選址、征遷和報批等前期工作,項目建成預計村集體可增收20萬元以上。
全力推進研學旅游。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引進浙江融趣文旅公司投資建設融趣森林魔法研學基地,實現研學旅游產業零的突破,成為捷文村當前又一主導產業。該項目于2020年12月開工,森林會客廳、真人CS、新西蘭滑板車等一期項目已投入運營,“碳中和”研學課程填補了全國“空白”,目前正在申請國家專利。
抓服務重民生 提升治理效能
堅持把民生問題放在首位,充分發揮捷文村“兩委”干部和黨員示范帶頭作用,積極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補齊民生短板,激發基層治理“新活力”。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向上爭取資金項目,建設捷文林下經濟展示館、林改廣場、國家森林步道等一批基礎設施。持續推進“鄉村振興·美麗捷文”項目建設,實施補短板項目33個,完成村主干道“白改黑”5公里、人飲工程二期建設,形成環村瀝青路網,為發展鄉村旅游打下堅實基礎。
推行鄉村振興積分制管理。完善村規民約,出臺《捷文村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積分制”實施方案》,對黨員參與鄉村振興的6項建設任務進行全面量化,通過定期積分評比獎勵,選育培樹鄉村振興帶頭人、示范戶,調動黨員和村民參與服務鄉村振興的積極性。
開展黨員志愿服務活動。成立林改故事“小蜜蜂”、靈芝技術“小精靈”、鄉村振興“小紅帽”、科普研學“小喇叭”四支黨員志愿服務隊,以鄉村振興為主要服務內容,通過“志愿服務+黨建引領”、“志愿服務+技術指導”、“志愿服務+營銷對接”等多種模式為捷文振興發展護航領路。
廣東舉全省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萬元
生態環境部: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助力鄉村振興
讓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破土飄香”
天津:推進農業綠色發展 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察右前旗:培育鄉土人才 助力鄉村振興
廣東鄉村振興:連續兩年完成糧食生產任務,農業科技創新有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