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正義網 2022-06-13 11:16:42
正義網電(記者張博 通訊員趙歡)“‘生態司法修復+鄉村振興’示范基地,為當地鄉村旅游產業和鄉村文化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將進一步發揮法治助推鄉村振興的效能。”近日,在重慶市涪陵區南沱鎮睦和村見證“生態司法修復+鄉村振興”示范基地揭牌后,全國人大代表、南沱鎮副鎮長劉家奇動情地說。
多年來,重慶市檢察機關堅持打擊與修復并重的原則辦理污染環境、破壞生態資源類犯罪。2015年,涪陵區檢察院就聯合區法院、區林業局建立全市首個生態司法修復基地,經過六年多持續努力,昔日過火面積2000畝的“火燒林”恢復為“生態林”,成為長江沿岸一道新的綠色風景線。
為全面落實長江生態檢察官制度,健全完善人文生態檢察機制,涪陵區檢察院不斷探索修復長江上游生態環境的新路徑。2019年5月,涪陵區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官在履職中發現,轄區11個鄉鎮街道均存在違規占用消落區種植農作物的情況。隨后,該院向區水利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全面履行職責,采取措施對轄區非法占用長江河道消落區種植農作物行為予以制止,同時加強保護長江河道的宣傳教育。最終,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占用消落區種植農作物現象被有效遏制,但大面積裸露的消落區又出現淤泥增多、水土流失等新問題。
曾經擔任睦和村黨支部書記20余年的劉家奇,一直非常關注消落區整治問題。2021年,他提出“在長江庫區消落帶種植耐淹喬木水生植物,保護庫區水土”的建議,并在當年全國兩會上提交。
“何不把消落區作為生態司法修復基地,在被告人承擔生態修復責任的同時,助推消落區整治?”檢察官李姣的想法得到涪陵區檢察院黨組的大力支持。檢察長田遠未認為,生態司法修復基地的建設,還需在怎樣為當地老百姓創造更大的價值,最大程度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與司法效益統一上多下功夫。
今年5月25日,涪陵區檢察院與區法院、區水利局、區農業農村委、南沱鎮政府在南沱鎮睦和村聯合簽署“生態司法修復+鄉村振興”示范基地框架協議并為基地揭牌。該基地集漁、林、農、文、旅為一體,努力實現“專業化法律監督+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最大效能。
“作為土生土長的睦和人,我對這里非常了解也非常有感情。這里區位優勢得天獨厚,睦和村位于長江南岸,消落區面積較大,地肥水美,四季綠樹成蔭、花果飄香;曾先后獲得‘全國文明村’、‘全國生態文化村’以及‘重慶市新農村建設十佳示范村’等多項榮譽稱號。生態司法修復基地建在這里,將為南沱鎮和周邊鄉鎮鄉村振興和旅游發展開辟一條全新的路子,實現生態司法修復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高度融合、深度契合。”劉家奇說。
湖北襄陽襄城:做優鄉村旅游 助推鄉村振興
重慶曬博物館發展“家底” 2021年博物館總數達122家
鄉土人才破“土”成“才” 激活鄉村振興“動力源”
5月份以來郵政快遞實現“攬派雙增” 體現物流疏堵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