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2022-08-24 10:52:28
于家務國際種業科技園區位于城市副中心南部,歷經十余年培育發展,先后被科技部、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和國家現代農業(種業)產業園,并成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首個種業科技特色基地,建立了雙創服務、共性技術服務、成果轉化等公共服務平臺,建成千畝新品種展示基地、3萬畝育種基地、8萬平米研發樓,具備開展種業創新攻關、集成示范、交流合作的良好條件。
8月19日,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強調,種源安全關系國家安全。要深刻認識推進種業振興的極端重要性,把發展現代種業融入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充分發揮科技和人才優勢,打造“種業之都”,為國家種業振興貢獻北京力量。
8月22日上午,第十一屆北京現代種業博覽會在通州于家務國際種業科技園區濃重上線。本屆種業博覽會以“攥緊中國種子、打造種業創新高地”為主題,通過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方式進行呈現。
北京市通州區于家務回族鄉副鄉長蘇永恒在致辭中表示,于家務鄉是民族之鄉,文化之鄉,生態之鄉,也是日臻成熟的種業之鄉。相信隨著于家務國際種業科技園區的不斷拓展奮進,將成為全國農作物種業新品種、新技術的展示品牌和示范窗口,推動全國種業信息的互通共享和協同發展。
北京市通州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永利在講話中表示,通州區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7月剛剛審議通過于家務國際種業科技園區發展規劃以及“種十條”政策,為種業園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保障。未來,園區將按照聚焦種源安全、緊跟科技前沿、創新體制機制、堅持產業優先、面向國際舞臺的原則,圍繞“兩區兩中心”戰略目標,力爭到2025年,建成全國種業創新高地;到2030年,成為全球種業創新高地。
通州區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李辰圍繞保護種業知識產權進行了發言,她表示種業是保障糧食安全的源頭,而保護種業知識產權,則事關種業自主創新的成色,事關種業振興行動的成敗。為精準服務現代種業這一支撐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重點產業,通州區檢察院立足法律監督職能,研究制定《關于服務保障于家務國際種業科技園區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法治保障助力于家務國際種業科技園區打造全球種業創新高地的有益探索,也是深化檢察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創新舉措。
中關村通州園管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楊建路介紹說,于家務國際種業科技園區已成為首都農作物種業創新主體最集聚、人才最集中、要素最活躍的重要平臺,是北京市乃至全國解決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打好種業翻身仗的重要支撐載體,這顆正在發芽的種子,必將帶著“中國芯”、中國情,散作世界沃野里的遍地新綠,成為中國種業復興的堅實力量。
在下午的活動中,北京市人大農村辦綜合處蔣曉輝處長解讀了《北京市種子條例》,北京市知識產權法院張建處長和大家交流了《知識產權維權案件分析與經驗分享》,通州區農業農村局種業專班負責人李子嘯宣講《通州于家務國際種業科技園區規劃政策綱要》,從政策到實際操作中為種業事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此次種業博覽會從5月開始,一直延續到11月。線上線下開展一系列活動:北京現代種業博覽會蔬菜品種展,開啟多場新品種推介直播活動,對接內蒙古、遼寧、山東等地需求,進行專場直播,取得了很好的示范展示效果;京津冀鮮食番茄&黃瓜擂臺賽線上系列推介,來自京津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的57家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共展示番茄和黃瓜品種100余個;2022年中國(京津冀)鮮食玉米大會暨第八屆北京鮮食玉米節,向全國征集了100多個國內主流鮮食玉米品種,大部分品種已通過審定或參試優勢品種,其中糯玉米代表品種京科糯2000,萬糯2000是我國糯玉米主流標桿品種,種植面積占據60%以上,累計種植面積超1億畝,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所選育的甜加糯高葉酸品種農科糯336種植面積已經占據北京地區種植面積60%以上,畝產值達到6000元以上,畝效益達到4000元,實現了鮮食玉米由按斤賣到按根賣的轉換,實現了農產品的優質優價。鮮食玉米產業鏈大會推出的“猴金睛”品牌,將北京優質鮮食玉米品種推向京津冀乃至全國,打響北京“種業之都”的名號。
“只有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于家務國際種業科技園區,正牢記“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的囑托,沖鋒在“加快種業振興,打好種業翻身仗”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