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3 18:37
人才是社會發展中最為活躍的因子,是各行各業比拼的硬件和關鍵,誰擁有了人才,誰就贏得了未來,人才是區域競爭中最受關注的焦點。鄉村振興戰略20字方針明確指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當今時代一個重要的奮斗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離不開事在人為,人才優先的原則,一切的美好都是人創造出來的。
2019年以來,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和省委重大戰略部署,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鼓勵引導大學畢業生返鄉回村任職,扎根基層,發揮作用,優化村干部隊伍結構,提升村干部隊伍素質,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村綜合改革試點試驗工作落實落地,結合東港市實際,聚焦人才“回流”,特制定鄉村人才振興“歸巢行動”相關實施方案,實施鄉村人才振興“歸巢行動”計劃,僅一年多時間,全市206個行政村就已實現每村一名高校畢業生回本村任職的良好局面。現在“歸巢行動”計劃已實施三年多,特總結如下。
一、東港市的具體做法和相關政策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加強農村各類人才隊伍建設,構建鄉村振興人才引進、激勵機制,鼓勵引導高校畢業生回村任職,建立一支年輕化、學歷高、素質強的村干部預備隊,進一步加強東港市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優化村級干部隊伍結構,為推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人才儲備、力量支撐和組織保障。
1.引才聚才有政策
東港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委組織部精心策劃、組織安排,周密制定了“歸巢行動”細致方案,計劃從2019年開始,利用3年左右時間,實現東港市206個行政村,每村選聘一名大學生全覆蓋。
吸引政治素質好,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遵紀守法,作風正派;具有敬業奉獻精神,熱愛農村工作,志愿到農村基層工作,有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具有本村戶籍優先;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大學及以上學歷的畢業生;35周歲以下,特別優秀的可放寬至40周歲;身體健康的人才返鄉創業,回村發展。
在出臺相關政策前期,東港市委組織部組織多人次對各村充分摸底、調研、調查和進行相關動員,掌握第一手材料和信息后,精心策劃做好方案,細致入微制定政策,經過市委常委開會通過,發布選聘通知,將政策宣傳到動員的每一位村里飛出去金鳳凰,期待人才集聚東港,共創產業輝煌,為鄉村振興助力。
2.擇才選才給條件
政策一經發布,報名者非常踴躍,遠遠超出了預期。選聘人員是中共正式黨員的,一般安排為村黨組織書記助理;是預備黨員或黨外人員,一般安排為村委會主任助理;聘用期限為3年,試用期3個月;工資報酬參照所在村“兩委”委員工資標準,由各鄉鎮(街道)黨(工)委根據實際確定,本科生與碩士研究生要有一定的檔次區別。繳納“兩險”(養老保險、意外傷害保險)。試用期工資按實開工資的80%發放。聘用期間,工資由市財政每年給予每位本科生2萬元、每位碩士研究生3萬元補貼,所需資金從市人才發展專項資金中列支,人才發展專項資金不足部分,由市財政列支。其余工資報酬及“兩險”費用差額由鎮、村承擔,比例由鄉鎮(街道)黨(工)委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被選聘到村任職的大學生,在村工作期間人事關系由東港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務服務中心提供人事代理服務;黨(團)組織關系轉入所在村黨(團)組織;在任職期間,成績突出、得到黨員群眾認可的,依據有關規定,可通過選舉或任命的方式,進入村“兩委”干部隊伍行列。特別優秀、符合遼寧省從村黨組織書記中定向招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條件的,將依據有關規定通過參加考試的方式取得公務員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身份。
3.愛才護才講方法
擬選聘人員報市委組織部批準后,送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務服務中心備案,并由所在鄉鎮(街道)黨(工)委為其辦理相關入職手續和簽訂《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合同書》,在鄉鎮(街道)和村黨組織領導下,結合各村實際情況開展黨的建設、園區管理、電商發展等工作;培訓上崗。加強培訓促成長,選聘人員由市委組織部負責進行集中培訓,培訓時間不少于一周,具體培訓內容結合農村工作實際確定,各涉農單位、紀委監委等部門對到村任職人員開展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農村工作條例等方面的培訓,讓他(她)們盡快熟悉農村現狀、了解工作內容,進而盡快找到工作突破口。
培訓成為了“歸巢”大學生入職的第一課。在正式上崗前,東港市組織部采取入學教育、集中授課、分組研討和現場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專項培訓,幫助他們增強服務三農意識、增進崗位理解、掌握農村工作的技巧和方法,使其任職后能盡快進入工作角色、順利開展工作。
從選聘任職到待遇保障,再到評選表彰,東港市形成了完備科學的“歸巢”大學生管理體系。對于考核優秀的,納入村級后備干部重點培養對象。
4.惜才用才強保障
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各鄉、鎮、街道、農場要高度重視,把“歸巢行動”作為人才引進、推動振興的重要抓手。各黨委(黨組)書記要認真履行抓人才工作第一責任人職責,健全工作機制,認真組織實施。“歸巢行動”開展情況將納入鄉科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實績考核體系,作為人才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據;密切配合、統籌推進。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組織、宣傳、人社、財政、鄉鎮(街道)等部門單位密切協作,統籌實施,推動落實。組織部門負責牽頭抓總、溝通協調等工作;宣傳部門負責抓好宣傳推廣等工作;人社部門負責人事代理等工作;財政部門要保證經費支持;各鄉鎮(街道)黨(工)委做好大學畢業生普查和情況匯總,做好政策宣傳,組織好報名、考試、政審與公示等工作;嚴格考核、規范管理。選聘人員日常考核由所在村“兩委”組織開展;年度考核由所在鄉鎮(街道)黨(工)委負責,根據日常考核結果確定年度考核等次,并報市委組織部備案。年度考核不合格的選聘人員,所在鄉鎮(街道)黨(工)委可提前解除與其簽訂的工作合同。
為了幫助更多“歸巢”大學生實現創業夢,帶動更多村民實現產業致富,東港市組織部門堅持“扶上馬送一程”,積極協調銀行金融機構,謀劃開展“歸巢貸”業務,設立“歸巢”夢想基金,為“歸巢”大學生回鄉創新創業提供真金白銀的支持,引導他們扎根農村、服務農村。
5.管才育才盡所能
優化服務、跟蹤培養。所在鄉鎮(街道)黨(工)委及所在村黨組織要從政治上愛護、生活上關心選聘人員,定期對選聘人員工作情況進行評估,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實踐鍛煉機會和施展才能舞臺,使其真正能夠成為新農村建設的后備人才。
選樹典型、營造氛圍。要在工作中注意挖掘先進典型,總結經驗,充分發揮各類新聞媒體作用,積極宣傳選聘大學生扎根基層、服務“三農”、創新創業的先進事跡,充分發揮典型示范作用,推進“歸巢行動”全面深入實施,在全社會形成青年人才立足基層、奉獻青春的良好氛圍。
對任職期間,成績突出、群眾認可的,依據有關規定,通過選舉或任命等方式,進入村“兩委”干部隊伍行列,特別優秀的作為鎮、市儲備人才,進行全面鍛煉、錘煉、磨煉和歷練,對其全面培養,使其全面進步,促其盡快提升。
二、取得的成績和引智的效果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作為黃海之濱的邊境城市,東港與我國眾多縣市一樣,曾一度面臨鄉村人才流失的困境,村干部老齡化嚴重。時任東港市委組織部部長車世剛認為,“要確保鄉村后繼有人,根本上還得靠本土人才,‘歸巢’大學生是這里土生土長的苗,對家鄉有著天然的感情,是激活鄉村的內生力量。”
為了讓這些大學生回得來、融得進、干得好,東港市堅持從感情上打動他們、政治上關心他們、事業上留住他們,建立了一支年輕化、學歷高、素質強的村干部預備隊。
遼寧省東港市實施鄉村人才振興“歸巢行動”以來,收獲頗多,成就滿滿。通過《農民日報》的“回鄉村‘才’精彩”欄目,系列播發每位返鄉回村任職創業大學生和研究生們的先進事跡,通過宣傳展示他(她)們的風采。
1.引得來——在這里實現創業夢想
如今在東港市,大學生回村工作已成為常態。“飛出去的鳳凰”又“飛回來了”,這些大學生給村里帶來的喜人變化。東港市委組織部決定從打好“鄉情”“鄉愁”這張感情牌入手。車世剛帶隊到鎮村開展走訪,聽意見、做摸底,組織部副部長王洪軍跑遍了全市每個鄉鎮,一邊給鎮村干部做深入的宣傳和動員工作,一邊到村民家了解大學生回鄉意愿,心里漸漸有了把握。
2019年1月,小甸子鎮小甸子村國競文成為東港市第一個“歸巢”大學生。90后姑娘國競文從起初的糾結,到現在對家鄉的熱愛與工作的從容,碩士畢業后,國競文在沈陽市一家食品檢測機構上班,這幾年感受到了家鄉的變化和國家的好政策,堅定了自己回村的想法。
起初,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助理的國競文只是配合做好村務工作,漸漸地她開始利用所學的知識幫助村民解決草莓種植難題,并搞起了直播帶貨,村里的特色農產品“莓小姐”“藍姑娘”“米大伯”“栗大叔”等也成了“網紅”。
作為全國最大的草莓生產和出口基地,近幾年,東港市的草莓、藍莓等優勢產業發展勢頭迅猛,急需一批產業管理、科技創新和網絡電商人才,這讓國競文看到了創業機會。
萌生了創業念頭的國競文,是學食品加工的,懂得肥料成分、如何配肥,承包草莓大棚,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男朋友,并動員他回村一起干。
“我對種草莓一竅不通,擔心種不好。”在城里工作的男朋友黨成柱起初有些擔憂,為此他特地回村考察了兩次,“感覺發展平臺不錯,村黨支部書記也很支持,就決定回來試試。”
說干就干,倆人賣掉了城里的婚房,承包了3個草莓大棚,一起研究如何施肥、科學種植。倆人起早貪黑,吃住在大棚。精心經營終有收獲,當年純收入超20萬元。
事業蒸蒸日上的同時,國競文也即將收獲愛情的果實。“我倆馬上要結婚了,大棚就是婚房,早上起來睜開眼就能看到草莓苗。”小兩口幸福地說,他們的心早就被這棵棵小苗抓住了。
國競文的事跡點燃了東港大學生“歸巢”的熱情。作為一個研究生,她能回村而且發展得這么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也感召著更多大學生回到鄉村這片熱土。
經過全市18個鄉鎮街道的廣泛宣傳和周密部署,僅一年時間,233名大學生順利“歸巢”。
2.融得進——在這里錘煉為農本色
穿著樸素、膚色黝黑,做起事來沉穩干練,龍王廟鎮南圍村“歸巢”大學生、黨支部書記張俊平全然沒有了大學生的青澀,一派地道鄉村干部的模樣,而這要歸功于這幾年他在村里的爬摸滾打。
2015年,畢業后在山西工作3年的張俊平,告別愛人獨自回到村里種植軟棗獼猴桃,走上了創業之路。在精心種植下,一年收入達到二三十萬元。
富起來的張俊平沒有忘記村民,他免費提供軟棗獼猴桃苗,帶領村民發展庭院經濟,還主動幫村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漸漸得到了老支書的認可,2019年4月,張俊平成了村里的后備干部。
張俊平不負眾望,向上級爭取項目資金,并發揮自己土木工程的專業特長,把2500畝的耕地變成高標準農田,將全村7公里的鄉間小道硬化成水泥路,一件件大事小情讓村民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成為村民口中“有威信、辦實事的好書記”。
2020年9月,張俊平報名“歸巢行動”。2021年初,新一輪村級換屆選舉中,他順利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如今,已經扎下根來的他,正計劃把在山西的媳婦及岳父母接回村里來,“這里是我的家,也是他們的家。”
融得進基層是“歸巢”大學生留得下的重要前提。誠然,像張俊平這樣從基層干起來的“歸巢”大學生是少數,他們大部分是剛走出校門,還帶有初入社會的懵懂,需要幫助他們盡快轉變角色,盡早融入鄉村。
3.干得好——在這里回報父老鄉親
“俺們村有微信公眾號了!”前陽鎮石橋崗村的村民們紛紛在朋友圈轉發。黨史學習、環境整治、“兩委”班子亮相……一條條內容豐富、圖文并茂的信息,成了村民們茶余飯后的話題。“都是身邊人、身邊事,看著既新鮮又親切。”村民們這樣說。
一個小小的微信公眾號成了村里的大新聞,而對于它的創建者——“歸巢”大學生徐暢來說,這不過是一件當下年輕人司空見慣的事。談起初衷,她笑著說:“就是希望無論是村民,還是在外打工的人,都能夠見證村里點點滴滴的變化,感受村風人情。”
“在黨史學習過程中,我走訪了村里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黨員,從他們身上真切感受到了黨性光芒,很受感動,也更加明白了自己回村的意義,我對自己的選擇感到很自豪。”徐暢滿懷激情。
如今在前陽鎮,像徐暢這樣的“歸巢”大學生已有14名,這些年輕的面孔個個充滿激情和干勁。“能為家鄉作貢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從老百姓肯定和感激的眼神中感受到了這份工作的意義。”“農村基層是我們發揮作用、施展才華、作出貢獻的廣闊天地。”……說起上崗后的收獲,他們深有感觸。
“上大學不是為了擺脫貧困的家鄉,而是要讓家鄉擺脫貧困。”畢業于四川農業大學的碩士研究生連文強,是榆樹村“歸巢”大學生,他的回村源自一份特殊的情懷。“以前家里困難,我考上大學時鄉親們湊了5000塊錢,這件事我一直銘記在心,我就是要用自己的所學回報家鄉,帶著鄉親們一塊兒致富。”
心中有夢想,人生有力量。如今,“歸巢”大學生在東港廣闊的農村舞臺上競相發揮才智,帶著父老鄉親從“蠻干”轉變為“巧干”。目前,有23人在本村發展草莓、軟棗、藍莓等特色產業,36人帶頭進行電商銷售,通過直播帶貨和電商平臺等為果農打開銷路,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鮮活力量。
全市累計投入資金1400余萬元,在小甸子鎮建成了東港市第一個村集體經濟發展示范產業園區,目前已輻射帶動其他4個鄉鎮建立園區聯動發展,實現人才發展與農業產業化同頻共振。
隨著鄉村振興的推進,農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會吸引一大批優秀人才回到農村,希望“歸巢”經驗能在更大范圍內推廣,吸引更多優秀大學生回得來、留得下、干得好,在這個平臺上有更好的發展。
以上僅僅是“歸巢”200多名大學生們的幾個縮影,他(她)們正昂首闊步走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
謀長遠之計,行固本之舉。對于大學生“歸巢行動”的深遠意義,車世剛有過這樣的比喻:“就好比栽苗一樣,經過精心培育,10年后漫山遍野都將是紅松林……”我們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
黨管人才是實施人才戰略的根本保證,也是實現人才優先發展的重要保障。近年來,東港市始終把深化黨管人才作為不斷開創人才工作新局面的“主引擎”,不斷探索黨管人才的實現途徑,在規劃編制、政策創新、機制創優上開足“馬力”,使人才工作逐步駛上服務東港市發展的“快車道”。構建涵蓋人才選拔、培養、吸引、使用、評價、激勵、保障等方面的政策體系,人才優先發展的戰略布局基本確立。
三年以來,各村都有“歸巢”在大學本科生或者碩士研究生,已是人才碩果滿枝頭,關愛人才,才能留心留才。當初的“人才洼地”,變成了如今的“人才高地”。
參考文獻:
1.東港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文件,東人才(2020)3號.
2.農民日報,回鄉村“才”精彩——遼寧省東港市實施鄉村人才振興“歸巢行動”,2021年8月6日.
注:
1.闞國仕為沈陽農業大學副教授,現任生物科學技術學院黨委委員、鐵嶺市清河區楊木林子鎮八社村駐村第一書記。曾任遼寧丹東東港市副市長、院工會主席等職務。
2.文中相關數據截止于2021年12月底。
作者:闞國仕1,車世剛2,楊新軍3,王洪軍*4
(1沈陽農業大學,遼寧省東港市政府,鐵嶺市清河區楊木林子鎮八社村,2遼寧省東港市市政協,3遼寧報刊傳媒集團(遼寧日報社)編輯,*4遼寧省東港市市委組織部,通訊作者)
鄉村集結號|鄉村高手云集,各展神通上“豐晚”,究竟誰會奪得桂...
河南:全方位規范村莊建設 提升鄉村宜居宜業水平
【產業振興】樂陵楊安鎮:打造世界最大的調味品生產基地
廣廈歡顏:深圳硅谷人才公寓的社區構成
武清區人才政策獲企業、人才點贊
宣城市全力推進鄉村振興事業
馬蹄溝鎮“軟硬”兼施 筑牢鄉村振興之基
大力推進鄉村振興 | 南果北種,高碑店火龍果“甜蜜”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