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5 17:42
我愛初春的西湖愛盛夏的未名湖也愛深秋的好心湖……

金秋十月,行走在露天礦生態公園的林蔭大道上,放眼望去草木依然青翠,絲毫察覺不到時至深秋。曾經“煙塵百丈高,油污遍地流”的景象早已不復存在,“現在,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都被重新翻整了一遍。”公園管理處負責人介紹道。
究竟歷經怎樣的滄桑巨變
才有如今生機勃勃的樣貌?
頂層設計:“八字方針” 修復生態
2013年露天礦迎來轉機,面對深埋地底下仍有上千億價值的礦藏,和受到嚴峻威脅的生態及村民健康,市委、市政府無數次現場調研和論證后,果斷放棄巨大的采礦收益,不以犧牲生態為代價,關停露天礦區所有污染企業,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并按照“引水、種樹、建館、修路”八字方針,通過生態修復和環境整治,把礦區改造成景色宜人的開放式生態公園。
市民風雨無阻在露天礦義務植樹場景。
據悉,自2014年起,每年開春時節,在市委、市政府的號召下,各單位、企業到露天礦區積極開展義務植樹活動、樹木認種認養認捐活動,并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到露天礦生態修復工作中來。
科學復綠:好一招“換土種植”
復綠第一件事:換土。
“礦坑土壤中富含高嶺土,板結不滲水。天旱時如同塊鋼板,在這里種樹就像在鋼板上種樹,所以以前這里幾乎寸草不生。”公園管理處負責人說道。草都無法生長,那怎么種樹?為了讓這里“復綠”,公園采用“挖坑換土”方法,利用小東江和市區幾個公園每年清淤出來的淤泥作為礦區換土的來源,這樣一來土壤有了保障,土質又肥沃。
公園一角保留的油頁巖原始地貌與一旁的茂盛草木形成強烈對比。
復綠第二件事:植草種樹。
公園通過“見縫插針”的種植方式,科學選擇適宜生長的植被和樹種,按區域、季節進行大規模人造植被、林木種植。
好心湖畔盛開的三角梅。
其中,廣泛種植的有適應性強、病蟲害少的火焰樹;有耐高溫干旱、抗貧瘠的三角梅,還有四季常青的海南紅豆、鐵冬青等。目前,礦區已完成復綠面積約9000多畝,種植50余萬株林木,樹種成活率在85%以上。
復綠第三件事:養護。
如今,礦區已建成好心林、碳匯林、冠軍林、石化林等十余個植樹林。
公園管理處專門設立了綠化組,除日常對園區內喬木、花卉嚴格按照綠化管養要求養護外,還定期進行植物整形修剪、蟲害防治、補苗施肥等。經過幾年時間,整個好心湖畔如同披上一件“綠衣”,生態得到修復,空氣凈化了、景觀也美了。
一鍬土
種下的是一顆小樹苗
一桶水
滋養的是新生希望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這里被詮釋的淋漓盡致。把綠水青山還給人民,植綠護綠久久為功,目前市區空氣質量穩居全省前列。露天礦不僅為全市人民創造了更加美好的生存空間,也成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積極示范帶。喜迎二十大,奮楫新時代,茂名露天礦將繼續譜寫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羅小鋒:堅持農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科學踐行大食物觀
“唯一縣代表”!茂名高州這家醫院上榜!廣東省醫改辦確定全省25...
茂名市首屆“高涼菜大師”評選總決賽十強選手專訪③
茂名市首屆“高涼菜大師”評選總決賽十強選手專訪②
茂名市首屆“高涼菜大師”評選總決賽十強選手專訪①
我們的茂名 | 十年奮進續寫精彩,經濟實力不斷提升
解讀二十大報告 | 科學擘畫未來中國的發展藍圖
堅定不移跟黨走,腳踏實地敢擔當!二十大報告激勵茂名青年踔厲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