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7 13:27
中國晨報安徽訊(文/圖? 宋海明)“花團錦簇紅黃綠,溪水匯成湖河流……”無論是春夏秋冬,當踏進皖西南大別山區太湖縣城西鄉,印入眼簾的是紅的花海田園、黃的產業園區,綠的山川小鎮。置身其境,腦海里頓時會閃現出:“”風景這邊獨好”的詞句。這就是城西鄉黨委、政府以“農旅融合、園區興鄉、休閑小鎮、綠色發展”四大戰略換來的美好環境。

狀元之鄉? 文化氣息濃
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城西鄉,歷史上文人輩出,先后走出了12名進士及一品大員,清道光九年(1829)殿試一甲一名狀元李振鈞(1794—1839)出生于城西鄉。其先后授翰林院修撰、文淵閣校理、國史館和功臣館纂修、順天鄉試同考官。其許多著作留傳至今。先輩人的勤奮好學,立志成才的勵志故事激勵著鄉人后輩奮發圖強,現如今,從該鄉走出的各類人才紛紛在各行各業戰線上奮斗著。

文化、教育、衛生關系民生的事項,該鄉特別重視,為推進教育發展,鄉里對樹林、春光、界址三所小學教學樓進行新建,并對鄉中心幼兒園及城西中學進行了校園改造,綠化美化亮化校園,使全鄉校容校貌煥然一新。為使公共衛生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特投資4500萬元新建城西衛生院,并新建維修5個標準化衛生室。
城西鄉在文化建設方面,圍繞”鄉土”做文章,整合優勢資源在全鄉建起6座鄉村文化大舞臺,12處小型文化廣場,6個農家書屋,配備圖書5萬余冊,使鄉村文化廣場、農家書屋全覆蓋,同時建立村史館,展示村居發展歷史、本鄉紅色革命歷史、民間傳統手工技藝、村規民約及風土民俗等內容,使之成為承載鄉愁、構筑精神文明文化家園的新陣地。
因地制宜 打造鄉村游
城西鄉境內鐵路、高速、國道、省道穿流,為使這些交通要道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該鄉在這些要道兩旁合理位置種植上及具觀賞價值的花草樹木,使過往車輛行人眼前一亮,對城西鄉留下了深刻印象。為打造全域旅游,將全鄉各個風景點道路連成一條線,大力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積極發展“田園經濟”。緊挨105國道的玖玖花海,占地1550畝,內有月季、藥材花植、花卉苗木,景點內設有月季花園、無花果園、荷花園、鴕鳥園、孔雀園、垂釣中心、景觀風車、攝影基地吸引著四方游客。
轄區九井溪省級森林公園、濱河風光、龍潭谷、九井瀑布、”九井溪畔”民宿、響水崖石刻、龍門、祈雨兩古景,方洲水庫,、石船嶺奇石,狀元故居、狀元牌坊、3星級農家樂、森林人家、方州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等等景觀及每年舉辦的“花海文化節”、“印象涼亭親子文化節”,更是擦亮了城西鄉的旅游名片,使慕名而來的游客留連忘返。
農牧養殖 拓寬致富路
城西鄉因地制宜,以省級熙岸現代農業示范區為核心,推進現代農業提質增效,近年來,先后引進立華牧業、皖圓匯農、景湖農業等幾家龍頭企業,建成3000畝紅心獼猴桃、油桃、黃白茶葉基地,改造果園3700畝,新建茶葉園860畝,立華種雞孵化基地100畝。全鄉發展養殖場123個全年出欄生豬23700余頭,肉牛860余頭、肉羊3560余頭、家禽420萬羽、禽蛋83噸,稻漁養殖面積達4581畝。新增藺草-晚稻種植模式555畝,稻蝦綜合種養面積達5325畝。現有新型農業主體166家,省級示范合作社及省級家庭農場3個。
城西鄉不斷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使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子是越走越寬。該鄉根據各村發展現狀、區位條件、做優“一村一品”。謀劃村級產業園建設;促使樹林村搞起香菇種植,幸福村從事稻蝦種養、大棚蔬菜,大龍村種植紅心獼猴桃、界址村做強稻漁、稻蝦等主導產業、涼亭村主打健康食品產業園。各村產業帶動群眾就業和農戶合作增收致富。全鄉6個村集體經濟總收入每年達300余萬元。
招商引資? 鄉村經濟興
城西鄉不斷營造“全員抓招商”的良好氛圍,堅持“走出去”“請進來”,近幾年通過舉辦在外人才交流座談會、招商引資項目對接洽談會等形式,加強與沿海地區、重點產業及重點企業的對接交流,從多方面收集信息,多渠道對接企業,重點突出招大引強,提升“雙招雙引”見成效,全鄉通過招商引資引進落戶企業32家,其中規上企業9家,現建有產業園區近千畝,內有保健食品、農產品加工、物流園、冷鏈、工藝品、紡織服裝,孵化、智能制造業企業。
在扶持發展本土企業上,注重打造區域性公共品牌,積極開發本土農特產品銷售,扶持電商等現代服務業,全鄉年銷售額超千萬元的電商企業已有3家,全年電商銷售額超過億萬元。
僅今年,該鄉開展“雙招雙引”活動30余次,接待客商40余人,儲備在談線索11個,新簽約億元項目1個,承接億元項目1個,總部經濟1個。
黑龍江推介47個冰雪風光主題目的地
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從雪山走來向東海奔去風光無限
第三屆江蘇全省農作物植保員技能決賽在安慶市太湖縣舉辦
新探索!金山這個“稻香村”里,做起了“田園實驗”
奮進新征程 創造新偉業天祝:厚植生態發展理念 構建綠色秀美山川
鄉村振興 木耳菌棒來了,融康社區“微田園"計劃種植二十萬棒
[甘肅]崇信:田園“鄉愁”富農家
長沙縣黃興鎮依托瀏陽河岸建設美麗宜居村莊“湖元風光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