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鳴發布 2023-05-26 17:09:16
鄉村需要精氣神,自信滿滿譜新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南寧市武鳴區東南部的太平鎮在文化振興上不斷發力,完善文化公共設施,挖掘文化資源、傳承優秀文化、創新傳播載體,讓“文化先行”理念深深扎根、開花、結果,在全社會營造向上向善、誠信互助、健康淳樸、文明和諧的鄉風民風。
公共服務推文化
夜幕降臨,武鳴區太平鎮鳳陽村定吉屯的文化活動廣場便開始熱鬧起來,村民鄧建江吃過晚飯,就來到廣場使用體育器材鍛煉身體,“自從兩年前有了這個廣場之后,村民們的文化活動就多起來了”。
2020年,該鎮有3個村的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及3個屯的文化活動廣場等為民辦實事項目建成使用,讓所在村的群眾享受到了“文化禮包”帶來的紅利。
文化傳播先要有場所。為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領群眾、服務群眾“最后100米”,太平鎮著力抓好健全公共文化設施,并抓好設施管理,保障功能齊備,提高設施運行效率,并保障設施用于開展文明、健康的文化體育活動。加強對文化廣場等大型露天文化活動場所的管理和使用,精心組織各類文化活動,讓文化場所發揮最大效益。目前,太平鎮建有村級公共服務中心13個、農家書屋13個,建立健全鎮、村文化工作網絡。這些公共文化場所也是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在建好陣地的基礎上落實好“舞者”“唱者”。目前,全鎮有村鎮民間文藝隊20支隊員300人,每年春節或其他節日期間,組織開展文藝演出約30場,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

群眾興致勃勃觀看太平鎮首屆廉禮節展演( 武鳴區委宣傳部供圖)
通過蓬勃開展的文化體育活動,以及開展文明家庭、和睦家庭、最美家庭等系列評創活動等舉措,持續塑造良好鄉風,引領移風易俗,推動文明鄉風建設,讓村民文明素質顯著提升,村村鼓蕩文明新風。全鎮有武鳴區文明家庭38戶,武鳴區十星級文明戶152戶,武鳴區級文明村8個,南寧市級社區1個,南寧市級文明村4個,有1戶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
優秀文化傳承好
傳承文化的前提先要挖掘好文化資源。太平鎮加強對地方文化資源的調研、普查、挖掘,號召各村土生土長,對本村一草一木都熟稔的村干部和老教師,以“淘金”之勁,收集本村的歷史文化、優良傳統文化、革命斗爭和新農村建設成果等,以此舉掌握“文化家底”。在此基礎上,組織撰寫村史冊,保護村莊文化,讓村民找到自己的“根”,增強村民的凝聚力。
好的東西不能丟。該鎮還結合各村實際引導抓好優秀文化傳承。葛陽村歷史文化悠久,是清朝翰林院編修劉定逌的故鄉。在清代年間,葛陽村人讀書之風甚盛,民間有“武緣六十貢,葛陽半三十”之說,為此葛陽村被譽為“翰林村”。太平鎮黨委政府引導葛陽村依托自身濃厚文化歷史底蘊,弘揚歷史文化,打造“壯鄉文化第一村”,著力建設“道德文化、教育文化、創業文化、紅色文化”等文化。
該鎮的慶樂村文化人才輩出,全村村民都有愛聽戲、唱戲、演戲的習俗,且代代相傳。無論是三歲小孩,還是八十歲的老太,都能脫口而唱,被譽為“戲窩子”。近年來,太平鎮每年都在慶樂村舉辦壯族文化傳承節,該節被列入武鳴區“壯族三月三”項目。
創新傳廉促發展
今年3月下旬,潔白李花勝雪俏春。一場別有特色的展演活動在太平鎮林淥村舉行。原來該鎮以“樹廉潔清風 揚禮儀風尚”為主題,舉辦首屆“廉禮節”。當天活動有故事講廉、書畫繪廉、手工繡廉等,以民俗傳廉,“清”風拂面,“廉”韻飄香。通過舉辦廉禮節,弘揚禮儀風尚,為鄉村振興注入勤政廉潔動力,不斷提高黨員干部拒腐防變能力。
林淥村廣寺屯原來有個供農戶亂堆放木頭、農家肥和建筑垃圾的場地,2021年拆除這個場地后,村里動員農戶無償出讓這些土地進行硬化建設休閑廣場。太平鎮黨委政府了解林淥村建設廣場的經過后,實地考察,結合該村特有的百畝李花,將該村定為南寧市清廉鄉村示范點進行建設,并命名“李花廣場”。讓村民在廣場開展娛樂活動的同時接受廉政教育,提升精神文明。
“舉辦廉禮節也是太平鎮創新文化傳播載體的一個生動實踐。在實施鄉村振興中,文化要扮演‘先行者’的角色,通過文化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太平鎮將不斷創建提升‘文化先行·富美太平’黨建品牌。”太平鎮黨委書記呂茵表示。
文化 流淌在貴州民間的茶習俗
專家熱議西藏傳統文化保護
觀館賞荔,感受荔枝文化,“520少年行”收獲滿滿!
聯合國糧農組織為中國4項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授牌
聯合國糧農組織為新認定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地授證
【當好東道主 辦好世客會】龍南客家傳統服飾文化,你了解多少?
風吹麥浪 碾饌香——洛陽市孟津區麻屯鎮文化服務中心沉浸式文化...
2023年“中國旅游日”甘肅分會場主題日暨全省文化旅游消費促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