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農視網 2021-08-23 09:56:43
永和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山西省深度貧困縣。全縣國土面積121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2萬畝,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4萬畝,農業人口5.2萬人,地塊小而分散,常年干旱少雨,農業效益始終在低位徘徊,是一個典型的丘陵山區農業縣。
2019年我縣實施農業生產托管試點項目以來,蹚出“一個平臺來監管,兩個結合促發展,三個統一保成效,四個環節提質量,五個突破助升級”的“搭建智慧監管平臺+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永和模式,為山區縣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有益探索。
一是建好“一個平臺”,精準開展托管。建立健全智慧農業生產監管平臺,所有實施托管的農機服務機械全部安裝GPS定位系統,利用智慧監管系統全程監管,精準托管。
二是把握“兩個結合”,提升發展質效。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相結合。通過政策傾斜,“優先在貧困戶的承包地塊中實施”,把零散的、不便耕種的、瀕臨撂荒的耕地納入生產托管范疇,全縣增加播種面積1萬余畝。與鄉村振興相結合。我縣以生產托管為抓手,積極推行山地、坡地、溝地宜機化改造,建設了華北地區最大的“北方梯田”,實現生產、生態、觀光融合發展,實踐了農業生產托管引領鄉村振興。
三是堅持“三個統一”,規范托管運行。堅持補助標準統一:嚴格執行山區縣財政補助標準,先合同后作業,先服務后補助。作業標準統一:出臺統一的作業質量及標準,制定統一的工作流程,既便于操作執行,也便于監督管理;管理模式統一:依托智慧農業生產監管平臺,對托管服務流程進行統一監督和管理,規范程序,確保效果。
四是緊抓“四個關鍵”,保障托管實效。一是協同聯動,一盤棋運作。成立領導小組,負責領導和組織工作;組建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聯合會,提供政策、資金支持,風險保障,打通農業生產托管全產業鏈的服務通道,提高托管水平。二是落實政策,最大化傾斜。2020年,縣財政在中央試點資金425萬元的基礎上,投入整合資金575萬元用于農業生產托管試點工作,一體化布局,一體化實施。三是嚴格程序,規范化推進。服務主體擇優遴選,托管作業實時監控,資金撥付嚴格程序。四是驗收考核,優質化服務。驗收小組通過實地查看、入戶走訪、電話回訪等方式開展驗收,保障托管服務質量,提高群眾滿意度。
五是實現“五個突破”,助推產業升級。一是形成了農、林、牧、果高效農業循環經濟。通過秸稈粉碎作業實現培肥地力。通過秸稈打捆作業,優質草捆為當地養殖戶提供了飼草來源,實現了種植業和畜牧業的有機結合循環發展;不宜作為飼草的草捆用于果園秸稈覆蓋,實現了糧食產業和水果產業的有機結合循環發展。二是增加了群眾轉移就業收入。通過試點項目的實施和推廣,把眾多農民從繁重的農事勞動中解放出來,增加了農村富余勞動力外出創業就業機會。三是降低了生產成本。通過農業生產托管試點,農戶“耕、種、防、收”四環節全托管,每畝可節省生產成本200余元;參加農業生產托管的農機作業戶,每畝作業成本(路耗、油耗)可節省2元以上。四是解決了搬遷群眾種地難問題。我縣把“易地搬遷群眾的耕地優先納入生產托管試點服務對象”作為一項重要的配套政策,從而在機制上保障了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五是帶動了農業現代化發展。在農業生產托管政策的帶動下,全縣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發展到17個,新購置農機具360臺,農機保有總量達1331臺,兩年累計實施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面積73萬畝次,有效推動了全縣農業生產機械化、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農業生產托管,引領鄉村振興。
2021年7月3日


有內容 有智慧 有意思——論中國美學中的境界
大學生返鄉創業 助推鄉村振興發展——梨樹縣聚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
開拓創新 助推“梨樹模式”快速發展——梨樹縣梨樹鎮宏旺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
中農立華農業生產托管情況介紹
做能下地、能幫農戶賺錢的服務、“金豐公社”模式破解農業難題
創新生產托管方式 推動社會化服務發展 高密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
托管“五個一”托出農業“五化”——濟陽區開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相關情況匯報(2021年7月)
推進農業生產托管服務 助力寧晉鄉村振興 寧晉縣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