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農視網 2021-08-23 14:56:18
? 2019年以來,淮南市依托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展農業生產統一托管經營,生產品牌糧食,走出了一條糧食增產,農民增收,集體增益,集體經濟組織帶動小農戶發展現代化農業的道路,為國家的糧食安全食品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
一、依托村集體經濟組織,實現統一經營。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后期任務基本完成,全市各村都建立了“村集體經濟合作社”,這為“統一經營”創建了組織基礎。為有效應對我市出現的“無力種地”、“種地不劃算”等導致的“冬閑田”逐年增加,糧食播種面積不穩的問題,2019年開始,我市推出了依托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統一托管農戶耕地開展統一經營的新模式:農民將耕地生產經營權委托給村集體,村集體再集中將耕地劃片托管給專業的農業生產服務組織開展生產(農民先得保底收益,收成好的年份再和村集體、服務組織進行二次分紅)。我市地處江淮流域,常年稻、麥兩季輪作,但近幾年由于秸稈禁燒壓力大,小麥赤霉病常年爆發,農民種一季小麥經常每畝虧損一到兩百元,很多農戶不愿意再種小麥,只種一季水稻,“冬閑田”嚴重。如我市壽縣2019年只種植了約70萬畝小麥,冬閑近120萬畝。2020年秋季,僅依托村集體托管的耕地就達到100多萬畝,種植了小麥和油菜。
? ? 二、依托各級農村服務機構,實施科學種田。糧食種植良種良法是關鍵。鳳臺縣農技推廣站為每個統一經營的村都派駐了農技幫扶人員,幫助制定種植方案,指導引進優良品種。今年新集鎮試點村種的小麥都是為種子公司繁制的良種,每斤高出市場商品麥價格0.2元。鳳臺縣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較高,并且土地平整,溝、路、渠配套齊全,近兩年在市、縣農業部門的指導下,村集體主動作為積極探索,2020年秋,53個服務組織從村集體統一托管了3.3萬畝小麥開展統一經營,實現增產增效。
三、創建統一管理服務平臺,實行閉環管理。一般意義的農業生產托管,只是農民接受單個環節或全程托管服務,服務組織服務后根據服務內容,政府給予一定補貼。前幾年我市農民還沒有大規模外出務工并且種地收入還是家庭重要收入時,生產托管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隨著農村勞動力的大規模外出和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年齡偏大(我市基本上在60歲左右),“點菜式”的單環節的托管越來越不適應農業規模化生產的需求。“大托管”模式一經推出,就得到農民、村集體和服務組織的歡迎,今年以來全市有135個村、157個服務主體16.8萬畝已經開展統一托管經營。隨著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市又探索招商引資組建了安徽農管家農業服務公司,建立“統一經營”服務管理平臺,對服務對象、服務主體、支持主體進行統一登記,實行閉環管理。
? 四、探索農業品種品質提升,創造品牌糧食。 統一經營的首要目標是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重要目標要解決“如何種地”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解決“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的大問題。探索從農業新品種這個關鍵抓起,實行品質提升工程,實現糧食品牌創造。“農管家”服務公司今年安排了5000畝優良水稻品種,打造品牌大米,實現統一品種、統一種植、統一加工、統一銷售,并且與銷售客商在種植前就聯系,訂單生產,挖掘品牌糧食效益,目前已經有23家糧貿客商赴我市進行實地考察,認訂品牌稻谷,銷售品牌糧食。
? 五、堅持黨建引領探索創新,實現共同富裕。在“大托管”推進中,我市一直堅持黨建引領,發揮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和領導帶動作用。村集體經濟組織在托管農民的土地生產經營權時,首先是農民要自愿,同時還要經鄉鎮和村兩級黨組織的批準,村里必須經支部會議研究,同意報鄉鎮黨政聯席會議研究同意,并且這項試點工作一直堅持的是共同富裕,農民不只是得了保底收益就撒手不管了,能勞動的可以參加田間管理,在收獲時還要測產并監督收獲產量價格,在扣除成本后,還有二次分紅。鳳臺縣楊村鎮店集村村民一年來不僅獲得每畝600—800元不等的保底收益,今年春節還獲得每畝100元的二次分紅,村集體一年也得到16萬元的集體收益,服務組織沿淝糯米合作社年收益近80萬元,實現了共同富裕。



創新生產托管方式 推動社會化服務發展 高密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
托管“五個一”托出農業“五化”——濟陽區開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相關情況匯報(2021年7月)
河北壟上行現代農業服務有限公司 工作情況總結
搭建智慧監管平臺 發展農業循環經濟 蹚出貧困山區農業生產托管新路子
農業農村部關于開展2021年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監測工作的通知
四川滎經:疏通“毛細管” 打通茶產業發展致富路
阿瓦提縣:發展特色種植助力村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