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瑞克2022-03-04 10:01:57
一、 俄羅斯及烏克蘭糧油全球地位1.1 俄羅斯及烏克蘭主要糧油作物及占比
根據2021年俄羅斯農作物的產量占比來看,主要糧油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玉米和豆類等;根據烏克蘭農作物的產量占比來看,主要糧油作物有大麥、小麥、玉米及油籽(包括葵花籽和菜籽)等。
全球小麥年產量在7.5-8.0億噸,小麥主產國為中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歐盟地區、俄羅斯、烏克蘭。從小麥來看,2021年俄羅斯小麥產量為8199萬噸,占全球小麥總產量的10.56%,烏克蘭產量2903萬噸,占全球比重為3.74%。
全球大麥年產量在1.3-1.6億噸,大麥主產國為俄羅斯、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等。從大麥來看,2021年,俄羅斯大麥產量為1750萬噸,占全球大麥總產量比重為12%;烏克蘭大麥產量為1020萬噸,占全球大麥總產量比重為7%。
全球玉米年產量在10-12億噸,玉米主產國為美國、中國、巴西、烏克蘭、墨西哥、歐盟及俄羅斯等。從玉米來看,2021年,俄羅斯玉米產量1487萬噸,占全球玉米總產量的比重為1.26%;烏克蘭玉米產量為3857萬噸,占全球玉米總產量比重為3.26%。
全球葵花籽年產量在0.4-0.6億噸,葵花籽主產國為俄羅斯、烏克蘭等。從葵花籽來看,2021年烏克蘭葵花籽產量為1638.2萬噸,占全球葵花籽總產量比重為28.59%;俄羅斯葵花籽產量預計為1550萬噸,占全球總產量比重為27.05%。全球葵花籽油年產量在0.18-0.22億噸。從葵花籽油來看,2021年烏克蘭葵花籽油產量為584.4萬噸,占全球葵花籽油總產量比重為26.48%;俄羅斯葵花籽油產量預計為728.9萬噸,占全球總產量比重為33.03%。
全球菜籽年產量在0.6-0.7億噸,菜籽主產國為歐盟、中國、加拿大、印度等。從菜籽來看,2021年俄羅斯菜籽產量為280萬噸,占全球菜籽總產量比重為3.96%;烏克蘭菜籽產量為305萬噸,占全球總產量比重為4.32%。從菜籽油來看,2021年俄羅斯菜籽油產量為85.1萬噸,占全球菜籽油總產量比重為3.00%;烏克蘭菜籽油產量為16.3萬噸,占全球總產量比重為0.58%。
俄羅斯、烏克蘭所在黑海沿線是全球重要玉米、小麥、大麥、葵花籽(葵油)、菜籽(菜油)主要產區,且該地區農產品是全球主要糧食出口地區,出口主要依賴黑海-地中海海路運輸,戰爭可能導致該地區海路封鎖,影響農產品出口。
1.2 俄羅斯及烏克蘭糧食及油料出口地位
俄羅斯和烏克蘭在全球小麥、大麥貿易中有著重要影響。2021年,兩者在這兩個品種上的出口量總計占全球比例均超過30%。在玉米方面,烏克蘭是全球第四大出口國,而俄羅斯體量并不大。大豆仍是美洲的天下,俄烏兩國的出口占比不足2%。俄羅斯及烏克蘭大豆產量雖小,但其均是全球重要的葵花籽及菜籽的產區,其中葵花籽合計出口量更是占到全球總出口量的八成。
從小麥來看,2021年俄羅斯小麥出口量為4249萬噸,占全球小麥出口總量的比重為21.99%;烏克蘭小麥出口總量為2037萬噸,占全球小麥出口總量的比重為10.54%。
從大麥來看,2021年俄羅斯大麥出口量為450萬噸,占全球大麥出口總量的比重為13.15%;烏克蘭大麥出口總量為600萬噸,占全球大麥出口總量的比重為17.53%。
從玉米來看,2021年俄羅斯玉米出口量為527萬噸,占全球玉米出口總量的比重為2.81%;烏克蘭玉米出口總量為3161萬噸,占全球玉米出口總量的比重為16.85%。
從葵花籽來看,2021年俄羅斯葵花籽出口量為90萬噸,占全球葵花籽出口總量的比重為23.56%;烏克蘭葵花籽出口總量為35萬噸,占全球葵花籽出口總量的比重為9.16%。從葵花籽油來看,2021年俄羅斯葵花籽油出口量為380萬噸,占全球葵花籽出口總量的比重為28.47%;烏克蘭葵花籽出口總量為665萬噸,占全球葵花籽出口總量的比重為49.82%。
從菜籽來看,2021年俄羅斯菜籽出口量為45萬噸,占全球菜籽出口總量的比重為3.34%;烏克蘭菜籽出口總量為270萬噸,占全球菜籽出口總量的比重為20.04%。
二、 中國糧食及油料供需情況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1年全年糧食產量68285萬噸,比上年增加1336萬噸,增產2.0%。其中,夏糧產量14596萬噸,增產2.2%;秋糧產量50888萬噸,增產1.9%。全年谷物產量63276萬噸,比上年增產2.6%。其中,稻谷產量21284萬噸,增產0.5%;小麥產量13695萬噸,增產2.0%;玉米產量27255萬噸,增產4.6%。
我國基礎口糧完全滿足國內消費,并有所盈余;而主要飼料谷物和油料存在一定缺口。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糧食進口16453.9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18%。其中大豆進口9651.8萬噸,占進口總量的58.6%。相較2020年的10031.5萬噸減少3.8%,食用植物油進口1039.2萬噸,占進口總量的6.3%。相較2020年的1079萬噸減少3.7%。
我國油料進口主要滿足國內植物油及飼料蛋白需求。按照植物油和油料進口折算植物油產量,我國油脂整體對外依存度達到80%,植物蛋白對外依存超過6成。飼料谷物依賴度相對較小,正常情況是每年進口一定高粱、大麥作為玉米的替代品。2016年至2019年玉米種植供給側改革及玉米深加工產品出口補貼引發深加工產能暴增,飼料需求增加,玉米連續五年供不足需,庫存持續下降(其中玉米臨儲庫存直接從2016年中超過2.5億噸下降至2020年末400萬噸左右)。
2016年至今臨儲玉米歷史拍賣及庫存結轉
玉米庫存偏緊,價格飆升,其他谷物開始陸續替代玉米。2020年4季度到2021年大量儲備陳化小麥在飼料加工方面替代玉米,加上市場主體從農戶處收購小麥,總替代量在5000萬噸左右;陳化水稻也在飼料和深加工方面替代玉米。除此之外,企業還大量進口大麥、高粱甚至碎米用于替代玉米,另外國家也大量進口玉米以滿足國內需求。
在經歷了其他谷物大替代后,國內玉米價格于2020/21年度出現企穩回升跡象。但隨后秋糧收獲期,華北地區持續降雨,市場擔心玉米產量增幅下調,且玉米收獲延后,影響2021年冬小麥播種進度,進一步引發市場對小麥產量擔憂。小麥大量替代庫存下降,而2021年小麥收獲天氣多陰雨,影響小麥質量;疊加2021年冬麥播種延后,最終引發國內小麥價格大幅上漲。
小麥、水稻定價權在國內,國內完全能保證小麥和水稻的需求,并有所盈余。國家儲備的小麥、水稻也從側面表明國內兩大口糧的供應盈余,小麥和玉米進口只是作為國內供應補貼,小麥進口滿足國內高筋和超低筋到面粉需求,大米進口主要補充南方低端和全國高端大米需求。當然部分年份飼料玉米供應偏緊,會刺激小麥和水稻進口增加,以滿足國內飼料需求。玉米定價權雖然在國內,但部分年份容易出現缺口,目前玉米供需是緊平衡,部分年份需要進口一定玉米或者其他雜糧補充供應,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中國大量進口玉米,直接導致國際上玉米價格出現翻倍上漲,引發糧食危機擔憂。
國內2021年糧食進口量飆升,主要因素在于玉米前期過度去庫存,疊加深加工產能大釋放,而2020年過高豬價,引發生豬養殖飼料“浪費性需求”且這種“浪費性”需求延伸到2021年三季度。總的來說2021年糧食(谷物)進口大增,更多只是為了滿足國內玉米需求,修正玉米供需缺口。
而從飼料蛋白及油脂方面來看,我國對外依存度高;且全球大豆定價在美國,棕櫚油定價在美國及馬來西亞,國內飼料蛋白及油脂價格以跟隨國際市場為主,國內對飼料蛋白及油脂影響只是通過需求強化上漲和下跌。
三、 中國糧食及油料進口情況
我國小麥、玉米、水稻/大米(下簡稱大米)進口均實施配額制度。2020年之前,小麥、玉米、大米進口均為超過配額量。小麥每年配額963.6萬噸,玉米每年配額720萬噸,大米每年532萬噸,配額主要分配國有企業,其他實體企業也可獲得一定配額。
2021年中國進口小麥977萬噸,其中971.86萬噸為其他硬粒小麥和其他小及混合麥。正常年份我國小麥主要從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進口,其他國家進口量較小。
2000年至2021年中國小麥進口量及來源變化
2021年我國進口971.86萬噸小麥。其中美國272.65萬噸,占比28.05%;加拿大進口253.99萬噸,占比26.13%;澳大利亞273.47萬噸,占比28.13%;法國70.27%,占比7.23%;俄羅斯4.88萬噸,占比0.50%;其他國家及地區進口96.6萬噸,占比9.94%。
2021年我國玉米進口2835萬噸。其中美國是第一大進口來源國,達到1983萬噸,占比69.94%;從烏克蘭進口824萬噸,占比29.05%。
2012年至2021年我國玉米進口量及來源
2021年我國大米進口495萬噸,主要從泰國、越南、緬甸、印度、巴基斯坦等亞洲國家進口,進口增加主要因為進口用于飼料碎米需求增加。
2007年至2021年我國大米及稻谷年進口量
高粱、大麥進口無配額制度,且營養跟玉米相近、毒素較低,可用于大量替代玉米。2012-2015年國內玉米價格高企,大麥、高粱進口爆發性增加。2016年-2019年國內玉米價格低位,大麥、高粱進口減少。
2013年至2021年高粱及大麥進口量
我國高粱主要從美國、阿根廷、烏克蘭進口。美國一年高粱產量在700萬噸左右,2021年高粱進口未能打破2015年進口量,主因是國際上無法供應。2021年我國大麥進口量飆升至1284萬噸,高于2015年1073萬噸。大麥每年大概有200萬噸用于啤酒,其他主要用于飼料。
2021年我國大豆進口9653萬噸。大豆進口主要集中在巴西、美國、阿根廷,2021年國內進口大豆60.2%來自巴西,33.5%來自美國,3.9%來自阿根廷。植物油及其他油料進口品種比較多,棕櫚油主要從馬來西亞、印尼進口;花生油、豆油主要從阿根廷進口;菜籽及菜油主要從加拿大和烏克蘭進口;葵花籽及葵花油和玉米油主要從烏克蘭進口。
2010年至2021年中國大豆進口來源國
四、 俄烏戰爭對國內糧油的影響
綜合來看,俄烏沖突局勢不可避免地會對我國糧油造成一定負面影響。在糧食谷物方面,雖有前期儲備陳化糧在飼料加工方面大量替代玉米,但2021年國內玉米仍處于較重的緊平衡狀態。2021年我國玉米從烏克蘭進口824萬噸,占比達29.05%。目前,烏克蘭已暫停其港口的商業航運,考慮到出口窗口期(每年的10月至次年5月是烏克蘭的玉米集中出口期),俄烏沖突或導致進口玉米成本抬升,進而對國內玉米價格造成一定影響。而從小麥來看,國內小麥供給有所保證,當前國內小麥價格的快速上漲,除了俄烏局勢擾動市場情緒外,又疊加當前集中復工復產導致下游面粉需求增加。后續隨著國家政策調控、市場情緒降溫及進口小麥陸續入市,小麥價格勢必重回供需基本面主導。
從稻谷來看,俄烏戰事對稻米市場影響不大,國內稻米市場仍平穩運行。但間接影響不可忽視:首先,原油價格大漲帶動農藥、化肥及農資價格繼續上漲,一定程度增加后期水稻種植成本;其次,短期小麥、玉米價格走高,或帶動稻谷替代需求有所增加。但總體來看,短期稻米市場不具備大幅上漲基礎。
在油脂油料方面,俄羅斯和烏克蘭是全球重要的葵花籽(葵油)、菜籽(菜油)供給產區。植物油方面我國沒有定價權,雖然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政府儲備100萬噸植物油可供調控,但及時調控也只是影響階段性。葵花籽油是全球第四大植物油,在全球植物油供需比較緊張的背景下,俄烏沖突的加劇勢必影響葵花籽(葵油)和菜籽(菜油)的出口,影響全球植物油的供應,進而抬升整個國際植物油的價格區間,并通過直接貿易受阻邏輯及成本傳導支撐國內植物油價格走強。
俄烏局勢有所膠著,全球市場對各類資源品緊缺的預期逐漸升溫,小麥、玉米等大宗農產品價格攀升,上游各類能源以及金屬等原料供應持續偏緊,商品價格或持續偏強。若俄烏沖突持續惡化,預計全球供應鏈和通脹的風險將不斷加大,國內短期面臨著輸入性通脹的壓力,預計國內3月CPI指數或有所提升。
本文基于布瑞克咨詢研究團隊認為可信的公開資料,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均不作任何保證,也不承擔任何投資者因使用本報告而產生的任何責任。布瑞克咨詢承諾在作者知情的范圍內,作者以及財產上的利害關系人與所評價或推薦的產品不存在任何利害關系。
【肉牛大數據】從犢牛成本費用看肉牛生產趨勢
【蔬菜大數據】基于蔬菜工廠化視角的我國蔬菜淺析
【糖業大數據】2月食糖產銷進度公布在即,糖價或將偏強
加快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區有影響可示范的標志性成果
國產制種玉米 去雄機去雄率已達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