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南發(fā)布 2023-05-16 10:17:03
圍屋之都 山水龍城
龍南今年將舉辦第32屆世客會
今天,『當好東道主 辦好世客會』專欄
帶您了解客家農(nóng)村人常用的量具
升筒
說起升筒
很多人都熟悉爺爺奶奶家可能還看得見它是我們龍南人舀米煮飯經(jīng)常用到的量米工具
許多人一想到它
都會想到記憶中的那些時光
升筒是什么?
升筒是一種由竹筒做成的量具,常見有一斤五兩的、一斤六兩的和半升筒之分,過去客家農(nóng)村人家常用這種量具量大米、豆類等,也用它量米下鍋做飯。舊時糧食饋乏,須計劃過日子,每餐做飯先用升筒量米下鍋,以控制飯量,避免飯食過剩,寅吃卯糧。升筒還可當搟面桿用,是壓清湯皮等面食的替代工具,也可作織麻卷麻絲用。

對很多龍南人來說升筒記載著他們童年時光↓↓↓
清明回家,又看見家里的升筒,讓我想起好多有關升筒的往事。小時候沒有幼兒園,入學之前一般都在家里,大多是跟在母親的身后,跟著母親拔秧、耘田、種豆、除草、洗衣、做飯。做飯前,母親必須先把米用升筒從米缸里量出來。
人小好奇、好動,一開始我便老是搶著母親手上的升筒玩,有時候把半升筒放到升筒里,有時候用小筒量米到大筒,把升筒作為玩具,后來又學著母親用升筒一升一升地把米量在準備盛米的盆子里,也算是幫助母親干活了。在量米的過程中,母親一邊配合我把米量到盆里,一邊教我數(shù)“一、二、三、四……”,這樣還讓我學會了基本的“一至十”十個數(shù)字。慢慢地,母親又給我講十升為一斗,十斗為一石的“高深”知識。可以說,我的數(shù)學啟蒙,就是母親用升筒帶給我的。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家有九口人,家里人多勞動力少,加上那時生產(chǎn)力低下,生活極其貧困,很多時候寅吃卯糧,上餐吃了沒下餐,有時候早上起來,準備做飯,卻不知道米在哪里?母親只好背上弟弟,手拿盆子和升筒前往鄰居家借米下鍋。小時向鄰居借錢、借物的事我至今歷歷在目,現(xiàn)在每每回想起那些好心鄰居,總是感恩不盡。
母親雖沒文化,但還是常能給我講一些故事,用她最樸素的語言教育我們。最讓我難忘的是“不要為五斗米折腰”和“一斗米養(yǎng)恩人,十斗米養(yǎng)仇人”的故事,教育我們要有志氣,有骨氣,有作為,懂感恩,敢奮斗,做一個勤勞致富的人!
如今,雖然大部分家庭
已經(jīng)不用升筒了
但對于不少龍南人而言
它仍然是一種生活方式
是逝去的那段歲月的記錄載體
更是龍南民間生活及心理的寫照
來源:龍南融媒體
【當好東道主 辦好世客會】龍南人腌菜,都用這一口大陶缸!
【當好東道主 辦好世客會】酸芋荷下燒酒,龍南人,你好這口嗎?
化州香福龍食府客來客往三十載,十年價格不變!還有這些菜式值得...
升級改造創(chuàng)4A!龍南又一景區(qū)將全新亮相!
【當好東道主 辦好世客會】漸行漸遠的老行當,帶您重拾龍南記憶
【當好東道主 辦好世客會】你知道嗎?王陽明在龍南首創(chuàng)了它!
【當好東道主 辦好世客會】龍南這處天然幽境,美醉了!
【當好東道主 辦好世客會】以前,龍南人這樣過夏天!